从风筝开始

从风筝开始

军目散文2025-04-16 02:21:55
一直很喜欢风筝。于我而言,风筝绝不是“耗尽一个春天的无奈”而消失在夏末的童话,提起风筝,我总想起一枚浅绿色的小小纸鸢,轻盈,自在,背景是蓝盈盈的天空,比孩子的天真还要纯净。潍坊是风筝的故乡,郑燮有诗云
一直很喜欢风筝。于我而言,风筝绝不是“耗尽一个春天的无奈”而消失在夏末的童话,提起风筝,我总想起一枚浅绿色的小小纸鸢,轻盈,自在,背景是蓝盈盈的天空,比孩子的天真还要纯净。潍坊是风筝的故乡,郑燮有诗云:“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这个被绿色包围的园林城市倒也是一只小小的风筝,恬静安稳地飘在山东半岛的东边。十笏园坐落在潍坊市的牌坊深处,静静等待着远来的游客,等待着我。
十笏园始建于明代,后为潍县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得作私家园林,因此十笏园亦被称作“丁家花园”。“笏”是古代官员上朝时所持的板,按品级分位木质玉质象牙质,一来以板遮面以表对圣上的尊敬,二来记下要禀报的事其大纲作用,丁保善觉得自己的园林很小,就好比是十个笏板拼成的一般,“十笏园”因此得名。游客并不许多,下着似有似无的小雨,朦朦胧胧的,倒显得园里愈发的清幽了。走走停停,流连于廊腰缦回檐牙高啄之中,园子竟好像无限延伸一般怎么也游不完。看了结构图才知道,开放的仅是当年园林的一小部分,而事实上,这个丁保善眼中笏板大小的花园却占去了半个小城(所以他也被称为“丁半城”)。看了丁家的金库,若不是地下密道的门被掀起,那密门上的砖块与地面完美地嵌合在一起,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出什么端倪来。据说当年这里可是堆满了一叠叠一摞摞的金银财宝,丁家的富裕程度真是令我叹服。好在丁保善是个大善人,自己富裕也不忘帮助乡亲,常常接济穷人,在当地口碑甚佳,由此我对这园子的喜爱也更添了一分。
园内颇多郑板桥的真迹,原来当年郑板桥正是此地的知县,他的两则四字名言也是在这里创作的。一则曰“难得糊涂”,乍一看十分简单,反复读来却又十分有理,真真是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另一则曰“吃亏是福”,郑老在官场一生郁郁不得志,而若非如此,“吃亏是福”这样的句子他也写不出来,人生一世,功名利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斤斤计较,徒然给自己增加痛苦而已。 “吃得亏中亏,方得福外福。贪看无边月,失落手中珠。”世道幽微,看穿看透,已经放下,方可任意东西。
入园是时画中人。十笏园结合了南北园林艺术的特点,既有南方园林建筑之秀美,又有北方建筑的中正中和之美。园子的主景处,三道门皆位于中轴线上,左有一亭名曰“小沧浪”,四角攒尖顶,上以茅草覆之,其四柱为原始松木建筑,愈见其淡雅古朴,富有野趣。沧浪,取意于《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亭下池边果有大石一块,正可濯缨濯足。右有有一亭曰“漪岚亭”,此亭小巧别致,坐于亭槛,平视喷泉,银珠万点,边起边落;俯视游鱼,飘忽不定。正中有一长方四角亭,两边小桥相连,绿水环绕,碧波荡漾,独爱其名,曰“浣霞亭”。想那黄昏时分,余霞成绮,投影池中,风烟撩之,实如涣洗一般,寥寥三字则景境韵俱尽,妙矣!绝矣!
然而时间不等人,纵使再多的眷恋,我终究是要离开。一百年前的月亮已经沉了,一百年前的风筝已经消失了,然而一百年前的故事还没完,也完不了,一直一直流传下来,也会一直一直传向时间奔向的那一端——正如我现在所做的一般。

后记:
也许你会问我,山东的名胜古迹很多,比十笏园有名的比比皆是,何以独独挑中它呢?其实很多时候太过著名的景点往往不是游景,倒更像赶集,十笏园的特别就在于它的安静,有着浓郁的人文气息;潍坊又是风筝的故事开始的地方,古老而神秘,十笏园就掩在牌坊街中,避开都市的喧哗,有着难喻的逍遥。我想我是爱它的,我也爱这个城市。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