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蚂蚱也是肉
《泥鳅也是鱼》是一部反映农民工爱情题材的影片,倪萍扮演女主角泥鳅。我从影碟上看了此片,觉得直观通俗,挺平民化的。当看到电影中的女“泥鳅”,在别人把泥鳅当成一盘菜时,她反复强调“泥鳅也是鱼”这句话,使我
《泥鳅也是鱼》是一部反映农民工爱情题材的影片,倪萍扮演女主角泥鳅。我从影碟上看了此片,觉得直观通俗,挺平民化的。当看到电影中的女“泥鳅”,在别人把泥鳅当成一盘菜时,她反复强调“泥鳅也是鱼”这句话,使我不由地想起,在我们鲁西南有一句与之颇似孪生姐妹的俚语:“蚂蚱也是肉”。只是这句俚语不像她那样还隐含着“农民工也是人”这样的潜台词,而直接明了的把蚂蚱说成人可食用的肉类。不管影片中女主人公的潜台词如何,野生或饲养的泥鳅,其实就是鱼,当然可以做出一盘盘的菜肴供人们享用。而瘦小灵活、一直被当作害虫的蚂蚱,怎么看都无法和肉联系在一起,可俚语中却硬把它说成是肉,如今的人们或许弄不明白,而这个中原因,是我们这些上了点年纪的人,还真有些年头,曾拿它当肉来打牙祭。
小时候,我家里穷,穷得吃饭都成了问题,更别奢望吃肉吃鱼啥的。日子长了,人总归是馋呵!大人还能忍着,我们这些孩子则像打蔫的馋猫,在家里乱打转。在无奈之中,倒也应了“穷则思变”那句话,还真想出些“打牙祭”的小法子来。在那夏日傍晚,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便找个罐头瓶,拿把苍蝇拍,去离家不远的田间地头逮蚂蚱。人从草丛过,潜伏在里面的这些小飞虫便夺命逃跑,我赶紧举起蝇拍,朝那些大个头的“大老扁”、“大老麻”拍去,随着一番的此起彼落,也能收获半瓶蚂蚱。回到家中,便急不可耐的放在炉灶余火上烧烤。空气中立马飘荡起一股股有些怪异的气味,经过短暂的烟熏火燎,蚂蚱变得像刚从炉膛里扒出的煤核,咋看都不像是“肉”,可我们兄妹几个还是有些唾涎欲滴了,当一只只黑不溜秋的蚂蚱送进各自口中,味蕾感觉到的是味美香脆,要说那份满足,绝不亚于现在去蹲地摊吃那烤羊肉串。不只是孩子们拿蚂蚱解馋,有时候,大人们没有了酒肴,也会拿它来下酒。要不然,在我们这儿怎么还流行着“一条蚂蚱腿也能喝二两酒”的说法呢?
“蚂蚱也是肉”,以此类推,能够拿来当“肉”解馋的,便有的可寻了。碰上雨天,拿着一根前端固定着一截粗铁条的竹杆儿,去河边、湾旁串青蛙。有时星期天,还会在自家院子里支个箩筐,撒点谷物捉麻雀。只是那时没有啥环保意识,有些滥杀无辜了。到了秋天,便邀着小伙伴到大树上粘知了;去豆地里逮雌蝈蝈;跟在犁地的农把式后面捡拾入蛰的豆虫;那真叫逮啥吃啥。只是忙活半天,往往收获甚小,再加上“蚂蚱也是肉”,这其中的“也”字,又使这些“肉”打了不小的折扣,因此只是缓解了嘴馋的痛苦,自然不会找到吃的享受。
时光轮回到今天,泥鳅还是原来的泥鳅,而青蛙麻雀已被列入保护对象,不准捕杀食用。那些蚂蚱、知了之类的小飞虫倒是被抬高了许多身价,被做成一道道的菜,还冠上动听的菜名,堂而皇之的登上了大雅之堂。只是人们不再把它们当作“肉”去解谗,而是以野味来享用。在饭店里吃饭,碰上朋友们点蚂蚱、豆虫之类的,不管烹饪的如何高级,我都不把它看成美味佳肴,觉得还不如那平平常常的白菜粉条炖猪肉吃起来可口对味。我想,这兴许是在那困难的年头,拿它们来打牙祭给吃“顶”、吃“伤”了的缘故吧。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