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地瓜面窝头

难忘的地瓜面窝头

玉娥散文2025-03-30 03:05:23
父亲在兄弟六个中排行最小。但是,他和大伯却长的最像。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一天,大伯从老家来,几百里路程几乎坐了一天的长途车,进家时天已黑了。妈妈给大伯作了手擀面,用大碗,大伯吃了三碗。大伯吃饭的姿势
父亲在兄弟六个中排行最小。但是,他和大伯却长的最像。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一天,大伯从老家来,几百里路程几乎坐了一天的长途车,进家时天已黑了。妈妈给大伯作了手擀面,用大碗,大伯吃了三碗。大伯吃饭的姿势、嚼东西的动作都和父亲一样。我一边好奇的看着大伯吃饭的样子,一边闻着炝锅面的香味在心里感叹“好香哦”。
大伯来时背着一个不大的小口袋,我原本认为里面一定是大伯从老家带来的花生、红枣之类好吃的东西,但又不敢守着大人去打开,只好带着美好的向往睡觉了。
第二天中午放学回家吃饭时,看到饭桌上多了几个黑糊糊的窝头,我知道不好吃便不去动,伸手去拿用玉米面和白面掺起来和面,新蒸出的黄黄的大馒头。妈妈看到及时用手一挡说:“不行,你大伯和你爸还没回来。如果饿,吃这个可以。”妈妈指着那黝黑又黏的地瓜面窝头。此刻我才知道大伯背来的口袋里没有好吃的,竟然是十几个窝头,心理很是失望。于是,哭喊起来“不!不好吃,我不要。前几天咱们自己家蒸的刚吃完,我才不吃那。”
“不吃,饿的你轻,要知道,没粮食吃的时候,能有这吃,就是好福气了。”
“你就知道说这话。”我气呼呼的把头扭向一边。
那时猪肉大约几毛钱一斤,当然,还需要每月每家按人口供应的肉票。妈妈仔细地切着刚丛副食店排队买来到一小快肉,一边安慰我说:“好好听话,你大伯家在农村日子比咱们过度艰难,孩子又多,一年到头也舍不得吃白面。你要是听妈妈的话,等到过年,妈妈给你包能流油的肉包子吃”。
“真的吗?你说话算数。”我一边拿着那沾手的地瓜面窝头,眼里含着委屈的眼泪,一边伸出小手指要妈妈拉勾,要求妈妈一定要做到她的承诺。
时光飞逝,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我也已长到了大伯那时的年龄。可我与他那时的生活状况相比,确实有太大太大的差别。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让我们的国家真正走向富强,走向世界,人民的生活已不仅仅是一个富足了得,生活的内容不在是为温饱而争,衣、食、住、行讲究的是“养生”两字。有机、绿色的地瓜面窝头,再摆上餐桌已是身价百倍。人们要的是它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对身体均需求的供给。
为生活所累而早世的大伯,如果活到现在,真不知会是怎样的感叹啊。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