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需要井冈山精神

共和国需要井冈山精神

设重散文2025-04-24 06:15:01
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知道井冈山是中国的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踏上井冈山的土地是2002年的一次学习活动,细致地了解这块红色的革命根据地是通过电视连续剧《井冈山》。中国共产党虽然诞生于1921年,但是
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知道井冈山是中国的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踏上井冈山的土地是2002年的一次学习活动,细致地了解这块红色的革命根据地是通过电视连续剧《井冈山》。
中国共产党虽然诞生于1921年,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却是起于1927年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并在江西的井冈山这块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两次起义的失败让革命的火种不得不离开城市,走向农村和山区,而井冈山处在江西、湖南两省的交界处,当时又有袁文才、王佐的革命武装,群众基础好,是适合革命发展的理想地方。正像革命前辈所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需要吃苦、受累;革命需要付出和牺牲,革命有胜利的喜悦,更有失败和困难的疑惑。但是,革命需要有一个智慧、勇敢、坚定,不屈不挠的领导者和团队。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就是在这个时候久经考验和脱颖而出的。他的一系列革命理论和实践经验就是在这个时候,不断丰富和成熟起来的。包括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她否定了共产国际的城市中心论;党对军队的领导理论,明确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军队的建设理论,包括把党支部建在连上,做好部队的思想工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开创,优待俘虏政策的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学说理论,否定了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怀疑;民主集中制,强调民主下的集中等等。老人家的很多治党、治军,甚至治国的理论就从那个地方开始形成的。《井冈山》的革命故事,虽然过去了80多年,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宽广胸襟,丰富智慧,胸有成竹,今天看来仍让人心悦诚服,感慨万千。
不迷信权威和经验,走出自己的路。井冈山以前的国际革命斗争胜利的经验是走城市路线,包括法国、苏联等国家,中央便以拿来主义在中国推广,并否定毛泽东的根据地建设做法(农村包围城市),使革命经受了很大的损失,并使毛泽东几经离开领导岗位,甚至丢失性命。在他离开红四军领导岗位和生病后,国民党和共产国际甚至认为毛泽东已经去世,并发了讣告。他坚定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包括长征的以时间换空间,直到建国后的建设和现在的改革开放,中国仍然是走着自己的路,现在叫摸着石头过河。
虚怀若谷,把革命事业放在第一位,把群众当成衣食父母。自己全家都参加革命,并且大多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把革命事业看成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领导革命事业也是自己的分内的事,经常是夜不能寐、食不果腹。在井冈山有困难有疑惑都要问问毛委员,他成为人们的主心骨,成为革命的带头人。同时,他又时时处处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包括对每名战士,每一名伤员,他都是嘘寒问暖,平易近人,他在困境中没掉过泪,在群众和人民受苦难时他掉了泪,他离家舍业没难过,在与井冈山的群众分手时,他难舍难离。上井冈山时,他以自己的果敢和真诚,打动了袁文才和王佐,以自己的个人魅力赢利了群众的关心爱戴。直到现在人们还把毛泽东当成神敬仰!
淡泊名利,处惊不乱,危难中显身手。虽然自己几次被中央错误地撤职,他无怨无悔,认为革命是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战斗中身先士卒,甚至要背受伤的同志下战场。他得沉稳坚定也是让人不能忘记,记得影片中一次伏击一个县城时,战士都着急敌人没来,他却在城下要抽支烟休息一会,显示了一名指挥员的镇定自然。井冈山是革命军队的建立初期,也是革命的低潮,他能审时度势,思维敏捷地分析形势,带领革命军队向胜利一步步迈进,该需要怎样的坚强和毅力啊,从此,彰显了一位伟大人物的诞生和崛起。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虽然过去了那么多年,现在和平的年代也没有战时那样艰苦,但是先辈们踏出的闪光足迹和不朽精神却依然昭示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严谨的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要时候把革命事业和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比战争年代,今天的共和国更需要井冈山精神。
2008-12-18。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