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禹王亭

探访禹王亭

戚姻散文2025-07-31 04:15:06
“禹城有个禹王亭,大禹治水留英名。”2008年5月12日,这个令全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日子,让世人了解到“北川”这个名字。禹城,因大禹治水功成名就而得名,而大禹出生的地方——四川省北川县,正是这次地震的
“禹城有个禹王亭,大禹治水留英名。”
2008年5月12日,这个令全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日子,让世人了解到“北川”这个名字。禹城,因大禹治水功成名就而得名,而大禹出生的地方——四川省北川县,正是这次地震的重灾区。
禹城,北川,一脉相连。地震发生后,50万禹城人民,怀着感恩的心,用不同的方式,援助着大禹的后代们。
6月1日,怀着对大禹的敬仰,带着对北川灾区人民的祈祷和祝福,我再一次来到位于禹城市区西北3公里的禹王亭博物馆。
越过京沪铁路十里望立交桥,举目北眺,只见禹王亭博物馆在苍松和碧绿的白杨树衬托下,那红色的建筑显得格外艳丽。走近博物馆大院落,南首的牌坊式山门上方,为清朝乾隆皇帝题写的“禹王亭”手迹。门口两侧,两座石狮昂首挺立,宛如两名忠诚的卫士在看护着自己的家园。拾阶而上,登进山门,一个占地136.5亩、坐北朝南的大院顿时跃入眼帘,禹王大殿、东西配殿、钟鼓楼等建筑尽收眼底,这些建筑结构新颖、紧凑,既气势恢弘,又古朴典雅。山门北侧,有一条宽6米、长100米的南北向甬道,甬道两旁分别栽种一排苍松翠柏。甬道南端东侧矗立着一石碑,上面刻着重修禹王亭记碑文;甬道南端西侧,立有两块石碑,刻记着重修禹王公园捐款单位名称和捐款个人姓名;甬道的东南方和西南方,分别坐落着钟楼和鼓楼。据导游小姐介绍,按照人们传统上“晨钟暮鼓”的习惯,来这里朝拜大禹的人们,总是喜欢撞钟而放弃击鼓。于是,随着游人的脚步,我登上钟楼,双手抱紧那根碗口粗、长1米多的木质鼓槌,撞击起那口两米多高的大钟,“咚——咚——咚”,钟声浑厚悠扬,余音缭绕不断,每一声轰鸣,都以排山倒海之势,震撼着人的心灵。
整个院落东西两侧,各建有11间古式配殿和文化长廊。西侧的配殿为文物博物馆,这里陈列着上百种在禹城发掘出来的从远古到清代的文物;文化长廊内,一幅幅篆、楷、隶、行、草等古今书法家的作品,使人尽享祖国书法艺术的精髓。
常常听人们说,到过禹王亭博物馆的人,如果不亲自到禹王殿内叩拜大禹,内心就会有一种内疚和失落感。的确,从外形上看,禹王殿本身就有一种震撼心灵的庄严。这座明清建筑模式的大殿,位于甬道的北端,占地300余平方米,西阔为5开间、重檐、歇山、九脊顶,总高度为16.7米,长25.4米,进深15米。踏进大殿门槛,正对门口的是高约6米的禹王坐像。仰望大禹,他的双目炯炯有神,紧缩的双眉,透露出一股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前来叩拜的人们,纷纷叩头敬香,默默祈祷,希望以自己的虔诚,使大禹赐予自己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叩拜完毕,环视大殿四周墙壁,一幅幅大禹治水的水彩画震撼着观者的灵魂:三过家门而不入、具丘而观水势……壮阔、感人的场面,使人仿佛看到了4000多年前奋战洪水的感人场面。
走出大院北门,左侧是一个南北长45米、东西宽50米、高8米的大土堆。据旧志记载:当年大禹治水,疏九河,曾率众来到现禹城境内,在具氏部落筑一土丘平台察水情,定徒骇、马颊、鬲津等九河流向。后人把此土丘定名具丘山,唐天宝元年,此地设县邑,为念大禹功德,定名禹城县。附近村庄一位80岁老人告诉我,明、清时曾在土丘上建有禹王亭,后经灾荒和战乱,亭子遭到严重损坏。“文革”初,被当做“四旧”彻底拆除,仅存杂草丛生、荒凉具丘。1974年山东省和德州地区考古人员来此考察,发现有灰土层,并拣到单孔石铲、蛋壳残片、石斧、陶弹丸、陶纺轮等古代文物。经山东省博物馆鉴定,这些文物为龙山文化遗物,具丘属“龙山文化遗址”。1977年2月,禹王亭遗址被定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禹王亭遗址”碑于具丘山下。1995年,禹城市投巨资在紧临“具丘山”的东北侧,用土堆成高15米的大土丘,在土丘重新建起了“禹王亭”。
沿着石筑的64层台阶攀上土丘,站在高8米、八角形的古式“禹王亭”下,放眼眺望,四周是秀丽的田园美景,亭子东南侧的“禹王湖”内,水波涟涟,清澈见底,湖边垂柳掩映,游人如织。观此美景,抚今追昔,令人感慨万千:400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大禹治水的不朽功绩,恩泽着后人开创了千秋大业,“大禹精神”时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人。禹城人民把生产出来的最美最香的酒,冠以“禹王亭”的美称,它的醇香伴随着禹王的美名,飘向全国各地。大禹当年战斗过的地方,已变成千亩良田;滚滚的徒骇河水驯服地流过具丘山下。禹城人民,正以大禹当年治水般的干劲,建设着和谐、富裕的家园。

景点介绍:禹王亭博物馆位于山东省禹城市十里望回族乡,距城区3公里。该馆占地136.5亩,于2002年建成并对外开放。该馆由一个坐北朝南的大院、具丘遗迹、禹王亭和人工湖组成,院落内建有禹王殿、享殿、东西配殿、文化长廊和钟鼓楼。作为龙山文化遗址,禹王亭遗址于1977年2月被定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成为全国大禹文化研究基地和禹城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