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的文化名人

黄岩的文化名人

真空地带散文2025-08-08 21:38:43
浙江台州的黄岩一个有名的去处叫永宁公园,这公园借蜿蜒永宁江的水势就有了灵秀之感。公园的西门往南不远处的翠竹掩映中有座纯木结构的建筑,就是铭和会馆。会馆全用上等松木板建成有欧式风格,从楼顶可清晰地看到缓
浙江台州的黄岩一个有名的去处叫永宁公园,这公园借蜿蜒永宁江的水势就有了灵秀之感。
公园的西门往南不远处的翠竹掩映中有座纯木结构的建筑,就是铭和会馆。
会馆全用上等松木板建成有欧式风格,从楼顶可清晰地看到缓缓流淌的永宁江和远处绿荫隐着的红楼。正在会馆举办的第九届黄岩书画精品展机会。让我对黄岩的文化名人有了些了解
一、吴全德--中科院院士。黄岩人,1947年毕业清华大学。中国机电专家。他的著作里配有偕夫人的照片。
二、郑九蝉--作家。1949年生于宁溪上郑村。1969年到黑龙江省绥滨县插队,1977年上佳木斯师专。1984年回台州黄岩任宣传部长,1985年上鲁迅艺术学院作家班。以后在台州的报社,宣传部等地任职。由于他下乡到黑龙江又在佳木斯上过学,我的心中便不由的升出一种亲近的感觉。因为我就是黑龙江佳木斯人。这些年他出版了400多万字的文集。那些作品都整齐地排在那里,我看了一下计有:《能媳妇》《参王》《野猪滩》《擦痕》《红梦》《黑雪》《荒野》武装的硬壳》在1987年获得过国家级的大奖。我在87年的获奖短篇小说集里见过他的作品和那时很多获奖者的照片。
三、鑫渭迪--《黄岩金石志》的作者。书中主要记录了黄岩地区各处崖刻碑志的情况。书中以照片为主。让人历历在目。考察这里的文化这本书是不可或缺的首选。因为它原始真实。
四、何琼崖--中国小说大家。
何琼崖,笔名琼子,1921年农历11月19日生于浙江省乐清市雁荡山南麓芙蓉西门村。现年83岁的老人身上承载着太多的东西,被誉为“扬州第九怪”。在清代扬州有八位有特殊个性与特殊文艺风格的画家书法家诗人,称作“扬州八怪”;在当代,扬州人对文艺与特殊个性风格的人称为扬州第九怪,这一怪就是何琼崖,人称何九怪。他有七绝:一绝曰快。一天创作1万至2万字,长篇小说《长剑秦弓》70万字,50天完成。而这期间,他还要承担大学两个班的写作课;二绝曰不改一字一标点。写文学作品或论著落笔不加任何修改,其著作《许杰论》15万字一气呵成;三绝曰不看两遍。如读现代名家胡山源全部作品,只读一遍就提笔写成《胡山源论》两万字论文,参加在江阴的《胡山源百年诞辰论文集》被誉为第一;四绝曰作文著书不拟提纲。
他创作严谨不是任笔挥洒胡扯乱涂,而是心有腹稿不在纸上落一条一字,50万字《三女节》、30万字《论文学创作与欣赏》等皆如此;五绝曰绝对不写类似之文之书。他一生47部小说没有两部的人物情节手法有类似相同的,这在中国文学界也是少见;六绝曰求师不论老幼。尊一代大师许杰为师,听中小学生对讲座意见,尊孩子为师;七绝曰不畏权威大名人。他曾经写文质疑郭沫若的文章。何琼崖的怪还体现在他作品多,一生著书无数,有长篇小说47部,中篇小说14部,短篇小说近80篇,诗歌集5集,散文500余篇,共出版书籍108部,1900多万字。看他新近出版作品上的照片能让人感觉到这是个和蔼睿智一丝不苟的老人。
五,大画家潘天寿--宁海县北郊冠庄人。不仅画好诗文也好。潘天寿(1897-1971)字大颐,号寿者,又号雷婆头峰寿者。浙江宁海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曾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教授。1928年到国立艺术院任国画主任教授。1945年任国立艺专校长。1959年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他对继承和发展民族绘画充满信心与毅力。为捍卫传统绘画的独立性竭尽全力,奋斗一生,并且形成一整套中国画教学的体系,影响全国。他的艺术博采众长,尤于石涛、八大、吴昌硕诸家中用宏取精,形成个人独特风格。不仅笔墨苍古、凝炼老辣,而且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他曾任中国美术协会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著述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他是一代艺术大师和美术教育家。这里的书中主要是潘天寿的诗词。编者在序言里说,过去的艺术家一般在书画诗词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而潘先生的诗犹其有山水韵味。只是可惜时间紧我来不及记录一些在这里。以后还是要找来读一下的。
六,陈叔亮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书画家、艺术教育家。1901年出生于浙江黄岩,早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九.一八”事变后,他返乡并以自己的多才多艺,全力投身于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抗战初期,他离妻别子奔赴延安革命根据地,任鲁迅艺术学院教员,曾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他所创作的《西行漫记》速写,以革命斗争生活内容为题材,受到毛泽东主席的赞扬,并为他题签、题词。
新中国建立后,陈叔亮先生历任华东文化部艺术处处长,中央文化部艺术教育司副司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书画艺术作品,并出版了《新美术运动》、《国画问题》、《漫谈工艺美术》、《陈叔亮书法集》等10余本专著。他的一生集革命人和文化人于一身,对启迪、陶冶后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艺术情操有着重要价值。
陈叔亮先生于1991年7月病逝于北京,留下书画作品甚丰。根据其遗愿,1994年陈叔亮夫人、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肖远将珍藏的250件书画作品,连同名人书信28件及陈叔亮先生用过的印章50枚、资料60份及刘海粟、启功、赴朴初、沙孟海等名人题联八对,赠送给故乡人民。看他的书法作品有一种凝重,浑厚,大气的感觉。
七,孙万鹏---灰学理论创始人。说实话这灰学是怎么回事我还真不知道,那里陈列有500多万字的灰学理论书我没有一本能看明白的。不过查一下网上说的这事可就大发了。
1998年8月22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病榻中亲笔给一个叫孙万鹏的人写信,信中称:灰学是一门新学科,是一门大有前途的理论。
何谓灰学?为何大科学家抱病仍给予灰学高度关注?
关注灰学的岂止科学家,李鹏委员长在全国政协的一次春节茶话会上肯定并赞扬说:“灰学系统理论很有意义。”朱容基总理在视察三峡工程时曾问:“灰学理论在三峡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如何?”
1990年,在美国召开的国际不确定问题研讨会上,关于灰色系统的专题发言引起了轰动,相关材料被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