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渔,吾非鱼

子非渔,吾非鱼

元舅散文2025-04-24 10:48:30
我听过的最美的爱情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渔者手里的饵料是水底鱼儿甘愿冒着被冰冷的鱼钩勾住,被伤;被抓住去烹饪,被吞食的危险去咬下渔者掩饰好或者埋藏好的陷阱。那样的饵料各不相同,不过总有鱼儿会愿意
我听过的最美的爱情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渔者手里的饵料是水底鱼儿甘愿冒着被冰冷的鱼钩勾住,被伤;被抓住去烹饪,被吞食的危险去咬下渔者掩饰好或者埋藏好的陷阱。那样的饵料各不相同,不过总有鱼儿会愿意去咬掉自己的自由,更甚者咬掉自己的性命去换取。
——题记
当岸上的人们在为自己的寂寞苦苦找寻一个合适的容器的时候,在水里的鱼儿看好了岸边渔者抛出的诱饵……那些充满着彩色与梦幻的饵料,能给水里的鱼儿一顿餐饱,一种满足,于是它们和他们分别开始了不同于大多岸上人的新的寻找。这样的寻找是一场拉锯战,是属于水里的鱼儿和岸上的渔者之间的对抗。这场争斗有胜有败,共赢的定义似乎不适合在这样的争斗里,毕竟真正的共赢是要退让与妥协来换取的。
在渔者方面:有些时候,他们抛出的饵料不足以让鱼儿心动,于是要等待得久了,才能遇上那条饥肠辘辘的鱼;有些时候,情况又恰恰相反,渔者会不惜代价,抛出最丰盛的饵料,只为等待那条最不能忍耐诱惑的鱼,等待的时间段就是考验鱼儿是否经得住诱惑的时刻表。而那些有经验的渔者,还会在钓鱼前便在他“垂钓的修罗场”的范围内撒下部分饵料,首先吸引不少的鱼儿过来,然后将手里鱼竿上挂着的那块饵料抛入水中,在围观的鱼儿里钓上那样的一条脱离围观范围的鱼。
如果说在岸上的渔者狡诈,那么在水里的鱼儿呢?
在鱼儿方面:有些时候,鱼儿能轻易的识破渔者的伎俩,躲过那冰冷的鱼钩,顺利咬下钩上的饵料,它认为自己是聪明的,渔者也会认为它聪明了一次。但这样的侥幸不适合对付所有的渔者,总有一天,它会咬下那样一个鱼钩,让它拼尽全力得以挣脱后却还留下一道或几道丑陋的伤口。而当它拼尽全力也没有挣脱的时候,等待它的便是端上餐桌供胜利的渔者享用,或者被困住,用自己一生余下的自由,慢慢等待着死亡的到来。
狡诈的渔夫遇上不狡诈的鱼儿,狡诈的鱼儿遇上不狡诈的渔夫,他们区别会在哪里?但如果他们和它们一同成了岸上的人,又恰好遇上了爱情的困局,渔夫和鱼儿是不是又需要一番新的解释了呢?
现代社会里,恋爱结婚恰如渔夫与鱼。不少人都在垂钓,似那岸上的渔夫,也有不少人在寻找,就如水里的鱼儿。人与鱼,不如说,人与人。但愿哪天我们都能发现最温和最美丽最心软的爱情:你带给我的不是有利口的鱼钩,伤害不了我,而我亦自愿咬了那没有任何饵料的你的鱼钩。
“子非渔,吾非鱼”献给还期待着童话或者神话的你。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