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老东门

行走在老东门

秭鳺散文2025-04-17 07:33:53
第一次行走在徐州老东门时尚街区这一处从未对市民开放的神秘之地,为眼前它的“华贵转身”而大为惊叹,像彭城路1号一样,而今老东门正在被打造成徐州又一处休闲餐饮等的商业地标。昔日壁垒森严的军事重地原徐州警备
第一次行走在徐州老东门时尚街区这一处从未对市民开放的神秘之地,为眼前它的“华贵转身”而大为惊叹,像彭城路1号一样,而今老东门正在被打造成徐州又一处休闲餐饮等的商业地标。昔日壁垒森严的军事重地原徐州警备司令部,今朝却是一片繁华喧嚣,轻歌曼舞了。
香樟苍劲,雪松挺立。一株已几十年树龄的石榴树,枝干奇崛而不枯瘠,叶片清新而不柔媚,颗颗金罍般的果实挂满枝头。它与徐州花园饭店的那株石榴被称为“姊妹树”。
漫步老东门,追寻审视着旧徐州的最后一段历史遗存:目睹着保存完好梁椽精致的民国礼堂这一富有历史和文化韵味的建筑,尤其是地面水磨石上那精美的蝙蝠等图案,你会感慨历史于不经意间就已完成了一个华美的转身;静立在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将军肃穆凝重的指挥部前,你会感觉它就是对“徐州历来乃兵家必争之地”的一处最现实版的注脚;走进遗留在闹市区的那座上下两层、森然冷寂的碉堡,你会发觉时光仿佛真的发生了倒转,一下子回溯了七十余载。眼前的物事让我恍然醒悟,这里不就是新旧徐州的历史衔接点吗?
“城门城门有多高,三十六丈高。骑白马,挎大刀,城门底下走一遭。”这是旧时流行的儿歌。城门当然不可能这么高的,明洪武年间重建的徐州城墙也就两丈多高。那时的城东门叫做“河清门”,东门外就是波涛滚滚的黄河。古谚说“圣人出,黄河清”,“河清”是祈求黄河水清、水患泯除之意。
吾辈生也晚,无缘一睹徐州城墙的整体风采。当年一代伟人毛泽东慕名而来,游览了徐州古城墙,环绕城墙整整一周,徐州的古城风貌给他留下了极深印象。想必他一定在东门上流连过,驻足观望过这悠悠而逝的故黄河水的,也许发出过诸如“逝者如斯夫”的喟叹。
《三国演义》里陶谦三让徐州的故事,千百年来已使徐州城声名远播了。北宋元丰元年,徐州太守苏轼于城东门之上建黄楼,诗人名士云集落成典礼,奏乐欢宴,“众客释然而笑,颓然而就醉”,不啻又一场曲水流觞的兰亭盛会。又一日,苏轼伫立于东门黄楼上,望着城外泗水之上“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两位友人携马盼盼等三名歌伎棹小舟游泗水,轻舟弄水,买美人一笑,苏轼在黄楼上与他们相视而笑,以为自李白以后无此乐已三百年了。东门黄楼记录了美人们与苏太守的灿然一笑。千年后的今天,你我每每面对黄楼夜景,怎能不为苏轼、为徐州老东门而浩然长叹哪?
行走在老东门区域,忍不住再次回头凝视那一段浸渍了徐州历史风烟的苍青色的老城墙,这是老东门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一处符号了。历史遗存是一个城市赖以继续前行的根基,是城市血脉,后人对它应保持足够的敬畏,不应有丝毫的亵渎。商业开发应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历史遗存为前提。
如果说彭城1号的西楚故宫自楚汉以来,始终作为徐州的行政中心,见证着徐州的沧桑历史,那么,老东门作为近现代徐州的一个军事中心,为名城徐州的军事文化增添了厚重的一笔,也为徐州4000年的战争史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点。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