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弋方寸乐无穷

游弋方寸乐无穷

叹观止矣散文2025-04-01 03:41:34
1935年1月,陈耀民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县坭陂东山寺下,1954年毕业于中燃部阜新卫校药剂班,先后在山西省阳泉市矿务局总医院、三矿医院、一矿医院、晋宝药厂等单位从事药剂工作,是山西省阳泉市药学会理事。他
1935年1月,陈耀民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县坭陂东山寺下,1954年毕业于中燃部阜新卫校药剂班,先后在山西省阳泉市矿务局总医院、三矿医院、一矿医院、晋宝药厂等单位从事药剂工作,是山西省阳泉市药学会理事。他为人乐观开朗,业余生活丰富,喜欢创作诗词,谱写歌曲,对小提琴、二胡等乐器情有独钟。他还是个邮迷,几十年来快乐地游弋在方寸邮海里,是市邮协一、二、三届理事,中华医学集邮研究会理事。
从小寄情方寸邮花
陈耀民的少年时代是在广东农村度过的,那时家里旧信封上花花绿绿的邮票对他的吸引力很大。他觉得邮票画面精美,内涵丰富,便一张张撕下来贴在练习本上欣赏,感到很有趣味。村上的印尼、泰国华侨也常送给他一些外国信销票,使他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到外邮,进一步提升了他的集邮兴趣。卫校毕业分配到阳泉后,与家人、同学通信较多,他写信时常要添上“注意保存邮票”这样一句话,定期将邮票要回,用这种方式来丰富自己的藏品。工作之余,他翻看、整理邮票,身心得到了放松,知识得到了拓展,令他感到非常愉快。
文革期间,集邮活动受到冲击,陈耀民也只能停止集邮,但冒着风险将邮册保存了下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又恢复了集邮的雅兴,经常出没在各个邮局里,开始购买、收藏新邮,实寄各种封片。1982年11月17日,阳泉市成立了集邮协会,他不但是首批会员,还被选为理事。从此,他拥有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邮友,大家定期聚在一起,交流集邮心得,交换、互赠邮品,举办集邮讲座,自制封片盖上邮政日戳后让大家签名留念……一个个平常的日子,就此变成了集邮者的节日。
大众集邮的实践者
通过交流,陈耀民意识到集邮还需掌握一定的邮识,便开始订阅复刊的《集邮》杂志。1983年3月5日,阳泉举办首届邮展,他利用手中的外国信销票,尝试着编组了一部题为《海外》的邮集参展。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部邮集既不规范,也无珍品,在当时却尤为引人注目,吸引了不少参观者伫足观赏。
陈耀民心境平和,心胸开阔,行也安然,坐也安然。他提倡大众集邮,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竞赛性集邮与群众性集邮活动的关系,普通邮人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开展邮事活动,量力而行,重在参与。他说,我们不是大老板,没有过多的余钱,既然没钱去买高档邮品,那就不要为获奖而不顾实际去编组争金挂银的邮集,而是应该利用手头现有的邮品,编组自娱自乐的邮集,参加基层邮展,甚至可以举办家庭邮展,只要能丰富大家的精神生活,就达到目的了。
陈耀民如是说,如是做。自第一部《海外》邮集展出以来,他利用手中现有的邮品,又先后编组了《用邮票讲化学》《共和国40年》《人生》《建国35周年》《健康与长寿》《祝您健康》《毛泽东诞辰100周年》《花卉》《邮花斑斓庆港归》《动物世界》《求是》《我与集邮》《健康与生活方式》等近二十部邮集,多次参加基层邮展,以此来宣传集邮文化,传播集邮知识,并乐此不疲。
医学集邮充实晚年
从事药剂工作50余年,陈耀民对中草药的感情很深。退休后,他结合手头的邮品,写下了《银杏叶的药用》《红果与叶的综合利用》《柳树皮与阿司匹林》《从神农尝百草谈起》《疟疾与抗疟药的应用》《生物制品的研究应用》《病理学家梅奇尼科夫》《抗结核药研究与防治任务》等数十篇医学邮文,很多个深夜和节假日,他都是在医学邮文的写作之中度过的。用邮票来介绍中医药知识,他觉得是在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1999年,陈耀民在北京世界邮展上结识了崔以泰、童正祥等医学集邮专家,就此成为医邮会的一员。作为理事会成员,他热心于医邮会的各项邮事活动,积极给会刊撰写稿件,还谱写了会歌《医学邮友之歌》,用“我们开拓集邮新天地,集邮丰富医学知识,交流经验,共同提高,为中国特色医学集邮谱写新篇”这样充满激情的歌词来勉励广大医学邮友。医学集邮,使他的晚年生活充实而快乐。
这就是陈耀民,游弋在方寸天地里,生活得快快乐乐。而今,他已年过七旬,阅尽人间沧桑,更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集邮台,以邮为乐,以邮求知,忙得不亦乐乎。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