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屋檐下

同一屋檐下

常建散文2025-09-12 06:21:29
看周国平教授的文字,看到了关于描写旅伴延伸至夫妻感情的一段小文,引起了我的点滴思考。近代名人的婚姻,特别是关于文化差异,一方迁就另一方,在同一屋檐下过活到以生命结束作为分水岭划开的范例,知道闻一多与胡
看周国平教授的文字,看到了关于描写旅伴延伸至夫妻感情的一段小文,引起了我的点滴思考。
近代名人的婚姻,特别是关于文化差异,一方迁就另一方,在同一屋檐下过活到以生命结束作为分水岭划开的范例,知道闻一多与胡适。
《红烛》里的闻一多,夫人也是没有文化的一个乡下女子,但却是自由恋爱,在亲人们的祝福里,在老家湖北浠水举行了老式婚礼,婚后他奔赴工作岗位,两人分居,但是小别胜新婚,至他发表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被敌人杀害,夫妇二人感情笃厚,为人们称道,也为子女树立了极好的榜样。这是文化差异巨大但婚姻感情和谐的一例。
还有一例是没有感情,甚至是双方都觉得痛苦,但双方依旧在同一屋檐下走了一辈子的胡适与夫人江冬秀。他们是父母包办的婚姻,胡大博士留过洋,学的又是新式文化,是不喜欢这个缠小脚的女人的。但江氏泼悍,胡适虽在工作环境里遇到过不少志同道合的知识女性,传言最广的是与远方表亲曹诚英之间的爱情故事,差点得以修成正果。但无奈江氏的淫威,这段感情无疾而终,获得35个博士学位的胡博士还是与她共度了一生。
这颇让胡博士无奈,也留给了后人许多笑柄。
之于婚姻这东西,真如周教授所言:“在一次长途旅行中,最好是有一位称心的旅伴,其次好是没有旅伴,最坏是有一个不称心的旅伴。婚姻同样如此。夫妻恩爱,携手走人生之旅,当然是最幸运的。如果做不到,独身前行,虽然孤单,却也清静,不算什么大不幸。最不幸的是两人明明彼此厌烦,偏要朝夕相处,把一个没有爱情的婚姻维持到底。”
其实,婚姻最惧怕的是:两人没有共同语言,思想难以沟通。
这一生,说短也短,短到时光如白驹过隙,一眨眼就过去了。说长亦长,因为我们总要面对每一次的潮起潮落,日月星长。
可是,我们依稀是希望有个称心的伴的,1+1大于2的道理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上越来越广,单从互补的角度去说,我们在共性上总能探寻得高于共性认识的亮光。
可是,幸与不幸运,岂又是我们人力所能掌控的呢?
总是责任,总是因为肩负着责任,而多半因为孩子,即便不幸运,还是一起走着。
为了将不幸的几率降低至最低的水平,我们需要宽容,需要不断去发现对方身上的亮点,并努力达于共识。
排除无可救药的因素,还是努力包容好,努力接受,努力喜欢,努力和谐。
改变不了就只有面对,若想更好,再尝试努力去改变。
也只有这样了。
同一屋檐下,过活着。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