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识春
今年的清明节爸爸一改往年闲游的习惯,带领全家人上山祭祖。去年爷爷的去世让他不得不担起带领小辈祭祖的重任,而让他满心欢喜的担起这个重任的原因是出生不满半岁的孙子。去年冬月儿子出生时爷爷已经瘫卧数月,头脑
今年的清明节爸爸一改往年闲游的习惯,带领全家人上山祭祖。去年爷爷的去世让他不得不担起带领小辈祭祖的重任,而让他满心欢喜的担起这个重任的原因是出生不满半岁的孙子。去年冬月儿子出生时爷爷已经瘫卧数月,头脑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看到重孙后却精神大好,翻身下床,喝了一碗米酒,吃下大半碗肉。并吩咐妈妈把火塘烧得红旺。全家人围坐在火塘边,各自翻阅着辞海的分册为儿子去名。
从傍晚直至深夜,火塘添了三次煤,儿子也换了四次尿布仍旧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最后爷爷提议取名“子归”,众人再也没有异议。因为这个名字是全家人欠他的。
自从我和姐姐上初中后爸妈一直在外打工,过年时也很少回家。直到我结婚前不久,爸妈才回的家。这么多年陪伴爷爷的是空旷的新房子和大大的平板电视。这一刻我才懂得木讷的爷爷有多么的想念家人。
之后的几天爷爷的病情奇迹般的恢复了,能吃能喝,行走自如。还独自一人去赶集,弄了一双黄狗的犬牙,用锉刀细心地锉去尖锐,又用磨刀石磨光,再钻出孔,最后用从邻村百岁老人那求来的红线串起,亲手系在他重孙的左手。
我们自欺欺人的以为爷爷大病痊愈,但这只是回光返照。就在他送给重孙礼物的那一晚,爷爷安静的走了,没有一丝痛苦。
清明的天气是清明的,油菜花香随风洒满山野,路边随手拔上一把豌豆苗,一边走一边咀嚼脆嫩多汁的豌豆角。这是年少时清明最深刻的记忆。爸爸用幼嫩的柳树枝和杜鹃花编成花环扣在子归的凉帽上,小家伙欢喜得很。每到一处祖坟爸爸都将子归放下,细心地跟他说这是哪一位亲人,怎么称呼。还要抱着子归磕头敬酒。
傍晚时分祖坟都一一祭拜,只剩下红崖脚下的爷爷和奶奶。奶奶去世时爸爸才四五岁,爷爷一直孤身一人,重病卧床时交代爸爸,他死后要奶奶葬在一起。
高耸笔直的红崖将夕阳挡住,站在背光的坟旁一丝丝寒意袭来。爸爸将坟周围的杂草,荆棘砍得干干净净。自言自语的说道:“一年到头就来一次,一定要收拾得干净”。
一切收拾干净整齐,按照爸爸的交代,将香火,供品摆放在坟前,并将雄壮的土公鸡在坟前宰杀,再绕坟三圈。所有的仪式结束后,爸爸抱着子归坐在坟前小声的说着,不只是对子归说还是对爷爷说。
将就爸爸砍下的杂草升起一堆篝火,用铁盆烧开水将土公鸡烫洗干净,在干净的石板上砍成大块,放入铁盆中炖煮。
这些仪式在我爱人看来都是神秘而庄重的。因为她是城里人,从未见过这样的祭祖仪式。清明节只是到公墓里献上一束花。生完孩子后身材臃肿的她一直跟在爸爸身后。听爸爸说着各个坟头里的亲人。爸爸作揖她便作揖,爸爸磕头她便磕头。虽然有些费劲,但她还是很乐意。尤其是对清明雀口中叫喊的“清明酒醉,腊肉宝贝”兴致极高。
上大学前清明节都是我跟着爷爷上山,最喜欢的便是祭祖结束后的野餐。而今有了孩子才明白清明节正真的意义。
鸡肉炖好后,将鸡头、鸡胗、鸡爪供奉在坟前。这个正真意义上的团圆饭开始了。爸爸给我到杯酒,这是我们父子俩第一次在一起喝酒。爸爸用筷子蘸了一滴酒喂给子归,辣得子归稀烂着脸。
红崖在晚霞的映照下红得更加艳丽。燕子纷纷回巢,我们离开了,红崖依旧热闹。爷爷喜欢燕子,记得老瓦房的屋檐下,有六七个燕子窝,都是在爷爷钉的木板上筑起的。记不的是从何时开始燕子就在没回来。建起新房后就在没见燕子在院里筑巢。或许是因为冷清的缘故吧。
清明过后我们又得离开爸妈,回城里工作。
燕识春,人识燕,燕子来了,春天便来了。
燕子回来为寻家,燕子离去为了生活。我们也只为此。
若说燕子是鸟中的游牧者,那我们便是城市的游牧者。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让不优秀的我消失吧!
下一篇:高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