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碑戒毒,从“瘾君子”走向新生活

立碑戒毒,从“瘾君子”走向新生活

难住散文2025-04-29 13:39:14
提起袁光宇“立碑戒赌”这一传奇故事,相信不少人都记忆犹深。广西兴业县葵阳镇四新村村民袁光宇,曾经是一个有名的赌徒,因为染上赌瘾不可自拔几近倾家荡产。后来,袁光宇痛下决心戒赌,为戒掉赌博恶习而在自家门前
提起袁光宇“立碑戒赌”这一传奇故事,相信不少人都记忆犹深。广西兴业县葵阳镇四新村村民袁光宇,曾经是一个有名的赌徒,因为染上赌瘾不可自拔几近倾家荡产。后来,袁光宇痛下决心戒赌,为戒掉赌博恶习而在自家门前立碑发誓戒赌,此举让他成功戒掉赌瘾,名扬十里八乡。随后,袁光宇多次走上中央电视台及其他一些地方电视台“现身说法”话戒赌,“立碑戒赌”之事于是传遍全国。
尽管,早在2005年初,记者就以袁光宇为题材,先后创作了《立碑戒赌,中国第一人》、《立碑戒赌,回头浪子走进央视“实话实说”》、《兴业农民袁光宇现身央视说戒赌》等报告文学或通讯,并陆续发表在《民主与法制》、《人生与伴侣》、《今日南国》和《广西日报》、《玉林日报》等报刊上,对袁光宇立碑戒赌的事迹做了比较全面的报道,从而使袁光宇成了“戒赌形象代言人”,可以说对袁光宇是比较熟悉的了。但是,当记者听说在袁光宇的影响下,与其同村的两名吸毒多年的“瘾君子”,也痛下决心洗心革面,效仿他“立碑戒毒”,并像他一样接受全村村民的监督,至今已顺利地通过了两年年审的消息后,还是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
于是,在2010年夏天的一个日子里,记者特地赶赴广西兴业县,来到葵阳镇四新村,对袁光宇及其由他劝说成功戒毒的两名“瘾君子”袁延文、袁庆慢进行了采访。

1、广东打工染上毒瘾
袁延文与袁庆慢,与昔日“赌王”袁光宇同村,都是兴业县葵阳镇四新村村民。当天下午,记者在袁光宇的陪同下,从兴业县城驱车来到了葵阳镇,当我们进入四新村地界后,远远就看见路边有10多名村民正往路边的一辆大卡车上装运西瓜。袁光宇有手指着人群中一名正在搬西瓜的小伙子,转头对记者说:“你看,那个搬西瓜走在前面的小伙子,就是我们要找的袁延文。”
得知记者要采访他和一同立碑戒毒的袁庆慢,袁延文立即放下了手中的活,招呼记者等人前往路边50多米距离的家里坐坐,顺便吃些西瓜解解渴。
袁延文一边走,一边告诉记者,他和袁庆慢是邻居。即将到达袁延文的家时,记者便注意到,袁延文的房子旁边立有一块石碑,特别引人注目。细细地打量一下,只见这块戒赌碑是一块黑色的石碑,高约120厘米,宽约60厘米。整块碑上刻满了文字,诸如“吸一次就难回头,毒品就是害人精……谁再引诱我吸毒马上报警。立碑戒毒人:袁延文、袁庆慢”等字样。
“说句心里话,立碑戒毒对我来说是有很大压力的,万一戒不了,自己就无法向村民交代了。”袁延文带我们到他的家坐下后,就告诉记者,他今年30岁,当初由于对毒品危害了解不多,2002年他在广东打工时,出于好奇之心吸上了毒。
2002年,袁延文带着对生活的憧憬,来到广东“闯世界”,并进入中山市的一家制衣厂打工。但在这花花世界中,他渐渐地开始迷失了。2002年的一天,一个“哥们”神神秘秘地掏出一支烟给他,说里面“有货”,免费让他“品尝”一下。当时,年纪尚小、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的他虽听说过“货”就是毒品,也看见过十多个烟友聚集一起“烟雾缭绕”一副陶醉的样子,但从来没见过、也没碰过这种东西的袁延文还是起了好奇之心,在“哥们”的怂恿下,他接过了递来的“极品烟”吸了起来。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这“哥们”也挺“大方”,起初的一段时间都很“慷慨”地免费给“极品烟”他“品尝”。可是慢慢地,袁延文发现自己一天不抽,就没精打采,而且特别难受,只有“哥们”给他“烟”抽,才能让他感觉到舒服。可是这个时候,“哥们”的狰狞面目露了出来,免费赠送的“极品烟”要收费了。这时他已经是深陷其中,欲罢不能了。染上毒瘾以后,袁延文平均每天要花不少于100元左右的钱应对“身体之需”,如此,他每个月挣来的工资都填进了这个“无底洞”。
当时,袁延文的妻子也在中山市打工,他想方设法跟妻子要钱,但要的次数多了,也引起了妻子的怀疑,于是他又变着法子偷偷地将家里的摩托车、首饰等值钱物品拿去赌场当,换来钱继续“吸烟”、“吃粉”,实在没钱的时候,就找一起打工的朋友借,几年时间下来,他因为吸毒便欠下了一屁股债。妻子多次苦劝无效后,对他失去了信心,准备带着孩子离开他。
袁延文说,他也曾亲眼看到隔壁村与他们同时吸毒的几名“道友”被毒品折磨而死,因此都深知毒品的害处,但是戒来戒去还是戒不了。“我们都深知毒品的害处,也下决心戒了好几次,但毒瘾发作时,眼流泪,鼻流涕,喉咙里就像有一万只蚂蚁在爬动,全身肌肤似虫在咬,难受极了,就再也顾不了了……”
而今年已是44岁的袁庆慢,与袁延文有着差不多的经历,袁庆慢的吸毒史比袁延文更长。因为他比袁延文到广东的时间早,也是在中山某制衣厂打工,因受不住周围“瘾君子”的引诱而染上毒瘾的。“当时有朋友在房间吸,看到的次数多了,出于好奇,就试着吸了几次,慢慢地就上瘾了。打工的收入全部用来吸毒,吸完了自己的钱,就向朋友、亲戚借,多的借有五六千元,少的有十多元,把周边的人都借遍了。”袁庆慢告诉记者,他一吸就是8年,除了将辛辛苦苦打工积攒下的1万余元挥霍一空外,还欠下了大笔债务。
“看着自己人不成人,家不成家,我也曾试过几次戒毒,最长的一次有一个多月没有吸,但是一有吸毒的朋友来找,总是管不住自己,又跟着他们走了。”说起自己以前的“不是”,袁庆慢笑着自嘲说,特别是2004年,当他在享受“腾云驾雾”的时候,被中山市的警方逮住,送进了戒毒所强制戒戒。但第一次戒毒并不成功,他回到家后,由于没有毒资,他只好打起了家中的主意,家里值钱的东西都被他背着家人拿去卖掉继续吸毒,闹得夫妻经常吵架,家人对他也很失望。

2、昔日“赌王”现身说教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袁延文和袁庆慢两人吸毒的“事迹”传了出去之后,他们发现每次回到家里的时候,村民们看见他们都躲躲闪闪、避而远之。村里人没一个敢靠近他们,甚至路过他们家也要绕得远远的,似乎怕沾染上什么。正当袁延文与袁庆慢两人感到孤立无援时,昔日立碑戒赌的袁光宇找到了他们。
立碑戒赌成功的袁光宇,近年来用自己的刻碑手艺在兴业县石南镇开了一家工艺店,专事石碑雕刻、刻章等,因为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