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需要

心灵的需要

息日散文2025-04-24 09:05:50
人,跻身在地球这个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生命空间,行走在自我设计创造的熙攘嘈杂的社会中,为了生存和欲望的需要,每天忙碌地追求着,工作着,挥洒着个性,创造着价值,展现着自身独特的风采和魅力……但无论如何,心
人,跻身在地球这个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生命空间,行走在自我设计创造的熙攘嘈杂的社会中,为了生存和欲望的需要,每天忙碌地追求着,工作着,挥洒着个性,创造着价值,展现着自身独特的风采和魅力……但无论如何,心灵,总会有那么一块地方,寂寞着,伤感着,徘徊着,渴望得到一种超之于物欲之外的更深层次的东西。
他(她),也许并不缺少其乐融融的亲情友情,并不缺少相濡为沫的夫妻情缘,但当一天的繁华过后,内心,却常会沦入空虚和幻妄。

有人说,这是心太大的缘故吧,心比海深,心比天高,谁能说清楚心究竟想要什么呢!也许,心,压根就无法满足吧。所以提倡禁欲,所以用某种境界来寄托高远的思想,所以用信仰来约束思想的高度和宽度,用规则牵引着思想的方向,意图给予心一个至终的归宿。但做到了吗?虽然我们花费了很多心思,但得到的结果常常是:物极必反!
当禁锢欲望的“铁链”被砸开,欲望会如洪水猛兽般泛滥,淹没曾经看似美好的“景致”。
当指引灵魂的信仰被识破,思想会沉入更黑暗的深渊,跌入坟墓般的仓惶,无依无助。
当约束心灵的规则被突破,行动会失去思想的指导,在两个极端中,寻求最强烈的刺激。

心,是最坚韧的,也是最柔弱的。面对最强大的力量,心可以恪守信念,毫不动摇,甚至付出宝贵的生命;但有时面对轻若鸿毛的一击,心的防线却会崩塌溃散,直至成灰成烬。因此,人们常常无奈地叹息:哀,莫过于心死!
心灵,在平和的两个极端,都具有非凡的力量!这样的力量,甚至可以主宰我们身处的物欲世界。
所以,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心灵呢?应该是平和的心灵吧!而平和的心灵,究竟需要什么构建呢?

心,有时充满了阳光,那种感觉叫明亮,叫欢乐,愉快;心,有时充满了激情,那种感觉叫昂扬,叫喜悦,叫高涨;心,有时充满了平静,那种感觉叫安然,叫恬静,叫平淡……这样美好的感觉,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同类最深切的慰藉和关怀,还有认同和尊重。反之,心就会充满了灰暗,那种感觉叫低沉,叫失落,叫空乏;心也会充满了愤怒忧伤悲哀还有绝望,那种感觉积聚了怨愤不安,委屈和不平。
所以,我们的心灵,究竟需要什么呢?并非是某种伟大的使命,一种不着边际的思想,一种无比高远的境界,一种天马行空的信仰,我们需要的,不过是一种普遍的关爱!无论他(她)是如何的有名有利有权有势,或者是怎样的普通平凡,但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他(她)的内心深处要求的,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同类最深切最诚挚的慰藉和关怀,认同和尊重。
只有这种来自于同类最深切最诚挚的慰藉和关怀,认同和尊重,才能让我们拥有心灵的平和。

原始的人,是群体性的动物。随着人类的进化和文明的建立和发展,人,自豪地成为地球上唯一具有社会性的高级物种。无论社会的物质文明如何高度发展,也无论科学技术如何日新月异地进步,单个的人的社会本性始终未能改变,因为那是内心深处的需要。
身处社会的我们,因为身份地位的不同,或所从事的职业的不同,或信仰境界的不同等等,又被分为各种各样名目繁杂的群体。
而纵观我们的社会,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这两大群体却包含了上述的多种群体。弱势群体,就是无名无利无权无势的人构成的群体,流行的说法是“草根族”。反之则是强势群体,即所谓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塔尖”,谓之“金领白领阶层”,这是两种在经济利益和权势利益上相互矛盾的群体。弱势个体的心灵构成了弱势群体的心理,强势个体的心灵构成了强势群体的心理。无论是弱势群体还是强势群体,其群体内部的心理需要是相通的;同时,辟开这两种群体表面上的矛盾,其实,这两种不同的群体心理需要更是相通且相互依存的。只有相互间报以最深切最诚挚的慰藉和关怀,认同和尊重,才能达到群体间心灵的平和。有了平和的心灵,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更加温馨,在朝气蓬勃中彰显美好的社会情态。

在美好的社会情态里,心灵,是平和的,心灵之间,是超于物欲之外相互之间最深切最诚挚的慰藉和关怀,认同和尊重!这,就是现代社会中,我们心灵孜孜以求的真实需要。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