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行

京津行

衔聚散文2025-08-31 17:36:29
今年的四月十三日(古历三月十五)是父亲的八十寿辰。在此之前,亲朋好友们一直酝酿着如何热热闹闹地为老人庆贺一下生日。而我从去年起,就萌生了一个小小的出游计划。父亲一生不识字,没有出过远门。尽管在乡镇企业
今年的四月十三日(古历三月十五)是父亲的八十寿辰。在此之前,亲朋好友们一直酝酿着如何热热闹闹地为老人庆贺一下生日。而我从去年起,就萌生了一个小小的出游计划。
父亲一生不识字,没有出过远门。尽管在乡镇企业工作了三十多年,可是很少有出差的机会,即使是单位安排出差,也只是在我们家乡附近的小城市采购一下木料而已。平时老人很满足现在的退休生活,吃穿不愁,天天还能抿两口小酒,在他看来舒适得很,也惬意得很。但是,从老人不经意的闲聊中,我们似乎也敏锐地捕捉到他不时提起的因为没有文化,没进过京城没见过大世面的一丝遗憾。有了,就趁八十寿辰吧,去趟京城,逛逛天津。
于是,我在过春节的时候,和盘向全家人托出了我的计划。父亲心疼钱,一开始不同意。我采用激将法,一个劲地夸奖他的身体好,又说咱们村八十岁的老人有很多,但到了这个岁数再去了北京,到了天津,不知道他们多羡慕您呢。再说了,到北京天津花不了几个钱,顶多花个几百块钱而已,而且不用您出一分钱,我们全包了。为了做通父亲的工作,我故意把费用说得很低很低。也许是经不住我的死磨硬缠,也许是以后想在众多的同龄人中显摆一下自己,父亲后来终于同意了。我窃喜不已。
于是,在为父亲举行生日寿宴的次日,四月十四日,向单位领导请假以后,我和妻子陪同老父亲乘坐L272次列车,开始了父亲的八十寿诞之旅。

其实我一直担心父亲的身体能否承受这么长时间的旅程。自母亲十二年以前因病去世以后,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高,父亲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我也清楚地知道,父亲的出行机会已越来越少了。
北去的列车上,父亲一直在不停地向窗外眺望,嘴里念叨着庄稼的长势以及来年的收成。父亲尽管是退休工人,由于母亲在农村,所以一辈子一直没断跟泥巴打交道,在田里也是人人称道的好把式。父亲与我们平时拉家常,三句话不离本行,说得最多的就是庄稼。这不,在火车上又惦记上了。
坐在我们对面的是一对从山东探亲回北京的老夫妇,鹤发童颜,精神矍铄。那老大爷似懂非懂地看着父亲,努力地从父亲的口型辨别浓重的鲁西南方言。当我礼貌地用普通话告诉他我父亲的年龄及我们的出游计划时,老人一个劲地夸奖父亲的身体,并朝我们竖起大拇指赞许我们为子女的孝道。
夜幕渐渐降临了,再过一会,北京就要到了。
父亲关切地问我到北京后的住处,我说我们不用操心,晓博已联系好了。晓博是我的独生子,在天津上大学,听说我们来京津,特地从天津提前赶到北京,为我们联系了住处。
住店贵不贵?多少钱一晚?父亲惦记的还是这个。
一点也不贵,一间房才十多块钱。说完,我向妻子挤巴挤巴眼,妻子会心地一笑,也对我的话随声附和。
随着火车汽笛的一声长鸣,车厢里一阵躁动,我知道我们六个多小时的旅程结束了,终点站----北京就要到了。
北京----伟大的首都,我和我的八十多岁的父亲,我们来了!

北京的早晨似乎永远比其他城市最先醒来,第二天的早上四点钟,我就在睡梦中被儿子叫醒了。
对了,去天安门看升旗,这可是我们在京城的头一桩大事。等我们夫妻手忙脚乱地穿好衣服,,出去一看,父亲已在楼下等着我们。
好在我们住宿的地方离天安门很近,步行十多分钟就到了。
我们满以为起了个大早,广场上人还不至于太多,可是刚到广场边上,就被那人山人海的场面惊呆了。足足有十几万人啊,到底是中国,到底是首都,首善之都,人人向往之至,这么多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考虑到父亲的岁数,我们决定远远地观望升旗。儿子到底是年轻人,要挤进去近距离目睹国旗护卫队战士的风采。别急,我左顾右盼,央求一位姑娘用我们的相机为我们照张相。于是,在首都的晨曦中,我和妻儿依偎在父亲周围,拍下了来北京后的第一张照片。
等到儿子从人流中游出来的时候,升旗仪式已经结束,天也亮了,太阳也出来了!
本来计划早饭后去毛主席纪念堂,可是恰巧那天国家有外事活动,天安门广场临时封闭,只好带父亲去故宫博物院。
在家的时候我已经把故宫的大致情况向父亲做了介绍,我想让他看一看过去的帝王及皇后妃嫔们生活的地方。尽管对我极尽能事的介绍有所耳闻,父亲还是被宏大而气派的宫廷建筑征服了,一个劲地连声说:真没想到这么气派,没想到这么气派!当我告诉他这座紫禁城有9999间半房间时,老人更是不可思议地摇着头:太浪费了!一家人住得了那么多房子吗?
整整用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我们才把这座皇宫帝苑走马观花似的逛完了。我问父亲累不累,用不用找个地方歇一会。父亲摆摆手,朝外指一指,我明白他的意思。他要到毛主席纪念堂,去瞻仰他一生中最崇拜的那个人。

其实到北京之前,我就做了计划。在北京的日程是先看升旗,瞻仰毛主席遗容,再逛故宫,下午坐地铁去鸟巢、水立方。我这样安排有我的考虑,父亲来一趟北京不容易,北京太大了,老人家年事已高,不可能游览的太多。我想让他看看最古老的,看看最现代的,再让他圆一下一生未了的夙愿--------见见毛主席,老人也就不留什么遗憾了。
我们是在广场附近的一个快餐店吃的午饭。父亲一再嘱咐简简单单,够吃就行。可我们在京城的第一顿午饭,哪能随便凑合,我吩咐儿子点了几个在我们看来父亲应该可口的饭菜。
从快餐店出来,我们匆匆地找到一个地铁口,中间转了两次车,终于来到了鸟巢和水立方。
虽然在电视里看过多次,可眼前的这两座颇具创意的建筑还是让我啧啧称叹。奥运会在北京的成功召开,不仅仅是成功地举办了一场赛事,她的更大的意义在于为中国为世界留下了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奥运结束后,鸟巢和水立方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每天来到这里,让世人为之惊羡赞叹。
父亲没有文化,不会用华丽的语言赞叹,只是不停地说:真好,真好!我知道父亲的真好是对世上最美好的事物的由衷评价,在我看来,他老人家的真好二字抵得上文学家的千言万语,洋洋大观。
看着父亲高兴的样子,我不由得一阵高兴一阵心酸。高兴的是终于让父亲高兴了一回,终于尽了一个为人子的义务;心酸的是带父亲来北京确实太晚了,父亲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