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蛮子
老蛮子是个女人,准确地说,是一个寡妇女人。叫她“老蛮子”,其实并不准确。因为按照古代“南蛮北狄东夷西戎”的分类,她并不是南方人,而是山西人。不过因为这地方难得有外地人过来,便对外地人统称为“蛮子”,她
老蛮子是个女人,准确地说,是一个寡妇女人。叫她“老蛮子”,其实并不准确。因为按照古代“南蛮北狄东夷西戎”的分类,她并不是南方人,而是山西人。不过因为这地方难得有外地人过来,便对外地人统称为“蛮子”,她也就被叫做“老蛮子”了。我想,作为山西人而被称为“蛮子”的,全中国大概只有她这一个吧?
她操着一口外地口音,几十年没有大改,所以村里的人和她说话或听她说话,都觉得格外费力。她和别人的交流也便有限。记得我曾经问过她:“你怎么几十年还没学会咱这地儿的话呢?”她笑了笑说:“我学了不少啊,我要回到我们那里,人们都会说我满口的山东话了。”我想,也许是吧。
她是解放前夕来到我们这个村里的。当时带着一个男孩儿,有八九岁。那时她不到三十岁,据说还有些姿色。没处落脚,就住进了村里一个姓龚的老光棍家里,过起日子来了。两年以后,生了个女孩儿。又过了一年,那男人就死了。她是外地人,在这里没亲没友,老龚虽是当地人,也是村里的单门独户。谁也没想到她能在这里留下来,可她竟留下来了,并且一直没再寻主儿,而是自己带着儿女,和这里的庄稼人一样,苦做苦熬,直到终老。
她的身世一直是个谜,村里没有人能说得清。几十年里,她没回过山西娘家,那边也没有人来看过她。文革中清理阶级队伍的时候,她曾被作为来历不明的人列入审查。大队革命委员会也曾派了两个人去山西调查,可那两个人走进她说的那地方,到处只见荒山,很少见人,想向人问路也听不懂人家的话,打了个转儿就回来了。唯一证明的一点,是她的口音就是那地方的口音,可以肯定她是山西人。其余的便不了了之。
他的儿子是个很老实的人,而且来了没几年就完全本地化了。但因为家里太穷,又有那样一个来历不明的母亲,所以直到三十几岁,比他小十岁的妹妹也出嫁了,他还没娶上媳妇。后来,问题总算得到解决。老蛮子托人从外地弄来一个又哑又傻的女子,做了儿媳。那女人体格颇壮,据说嫁过几个男人,都是在新婚之夜男人要行使丈夫权力时被她打倒挣脱的。所以虽然也有三十岁了,竟还是处女。想来老蛮子是清楚这些的。儿子圆房这天,她和儿子先把那女子灌醉了,再用绳子把她绑在椅子上,总算帮助儿子完成了房事。那天夜里,那女子的叫声弄得附近邻居都没有睡好觉。以后一个多月里还是那样,人们只要听到那女子夜间的惨叫,就知道是老蛮子的儿子在做那事了。再后来,大概那女子终于知道那事并不是多么可怕,才不再叫了。
那女子家里地里什么活也做不得,老蛮子白天就让她在家推磨,好在那女子有的是傻力气。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女子,后来竟给老蛮子生了两个孙子,并且,两个孙子都健壮而聪明。
老蛮子说自己从来不识字,也没有人见过她读书看报什么的。不过我颇怀疑她是有些文化的,而且她的文化程度应该不低于村里那些被认为“有文化”的人。
她儿女和孙子的名字都是她取的。儿子叫做“守义”。她的女儿叫做“曼妮”。村里人还认为她不忌讳,自己是“老蛮子”,生个女儿还叫“蛮妮儿”,没人朝深处想。我也是在看了一些现代小说之后,才突然发现这名字不同凡响的,尤其是在那时候的偏僻农村。两个孙子的名字,一个叫“精忠”、一个叫“宏才”,也都颇有文化味儿。当时孙子出生,她去找我填报户口,我问孩子叫什么,她把名字一说,我马上刮目相看:一个没有文化的农妇,何以能起出这样好的名字?
所以我一直感觉,老蛮子如果不是自己有文化,也一定是在某种环境里受到了足够的文化熏陶。但她到底是什么背景,是什么原因流落至此,特别是后来为什么不肯叶落归根,她自己不说,别人也无从知道。
如今,老蛮子早就死了,连她的儿子也死了,她的身世之谜便成了永远的不解之谜。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