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廷辉人体画的西方元素与东方情调
在中国绘画史上,对特定题材进行系列性描绘的艺术家为数不多,以人体为创作主题的画家更是不多见。李廷辉先生是近年来我国画坛上以人体作为创作主题进行系列性描绘的较为出色的画家,他笔下的人体画融入诸多西方元素
在中国绘画史上,对特定题材进行系列性描绘的艺术家为数不多,以人体为创作主题的画家更是不多见。李廷辉先生是近年来我国画坛上以人体作为创作主题进行系列性描绘的较为出色的画家,他笔下的人体画融入诸多西方元素而又不失东方情调。2001年6月李廷辉先生在深圳举办了“李廷辉中国画《大宅门人体艺术》个展”,他的“大宅门人体系列”作品中似乎独立存在的每一个宅门门环预示了整个大宅门的存在。它“利用一个明暗,一个色彩引起实在感,利用一个片断引起整体感,它唤起了一种美学原则的暗示”。他的“大宅门人体系列”画作,主题鲜明,造型优美,构图独特,用色洒脱,冷暖色对比强烈,人体光暗层次细腻与背景粗线条豪放的写意效果,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美的感受,画作具有独特的西方元素与东方情调,受到专家、收藏家及观众广泛的好评,成为媒体和大众关注的焦点。
李廷辉出身在中国南方的一个书香世家,师从我国著名花鸟画家帅础坚,张家谣,1976年开始系统研究我国著名画家赵国经,王美芳的工笔人物画。他自小接受中国传统书画的耳濡目染,对中国书画有着很深的民族情结,从而使得他每一幅人体画都积淀着中国传统书画的民族基调,大笔墨呼应着古代东方固有的人文文化,他深谙中国书画的点睛之妙,摈弃中国传统绘画一成不变的模式老套,将神秘的东方情调渲染得绚烂多姿:如《大宅门人体系列》中独特各异的东方古典门环,《年轮》中古色古香的木车轮,《春怜》和《幽古》中的中国古典绘画,还有诡异的窟龛造像和佛龛之碑,无一不是东方艺术的典范,它被以不同形式与侧面表达了东方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东方情怀与情调。单以古典门环来说它是封建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封建宗教色彩,不同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典型地反映出中国封建王朝封建思想,封建迷信,封建制度的历史情态。这些形制瑰异、琳琅满目的门环(也属于一种艺术品),其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历代文明交汇融合的珍贵记录。李廷辉继承了中国书画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东方民族的文化,描绘了美丽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将世间最圣洁,最绚丽多姿的人体美,那种充满了祥和色彩的理想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他的每一幅绘画都洋溢着信仰情感的文化遗存,其极具西方(绘画)格调的外在形态和充斥着东方人文意识的内在涵养,是现代广大民众对现实充满诉求意愿的精神折射。中华民族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和成效卓绝的创造能力,透过李廷辉的艺术作品可以得到透彻的解说。《大宅门人体系列》笔下的少女,没有轻盈、优雅、洒脱的生活情趣,却是一个光明与黑暗,新生与腐朽强烈抗争的凝重世界,人物形象的静思与无奈等,实是痛苦的呻吟,无声的呐喊,想要挣脱枷索的无奈与彷惶及对光明的向往,理想的追求,画作充满了人性的光辉。然而《大宅门人体系列》虽予人以沉重、压抑之感,但却充满着结构色彩的美和诗意,反映出画家对人性的哲学思考,对历史的深切关注,表现了新与旧,光明与黑暗,新生与腐朽的强烈碰撞。
对人体美的欣赏,意大利人领先了我们两千年,而在中国漫长的绘画史中几乎还是一块有待开发的处女地。现代一些受过西方绘画影响的画家渐渐地把目光投向了人体绘画这块领域。人体绘画以人体为研究对象,以模特的形体为题材,并力图通过模特的身体造型来传达艺术家某种特定的思想、观念或情感。人体绘画艺术在西方发展源远流长,它是西方艺术的有机构成。先验与经验的模仿论成为西方人体绘画艺术理念的滥筋,或是追求主观表现,或是追求客观再现,这两种倾向交替更迭,因时代的变迁而产生风格的差异,由此演化出跌宕多姿的西方人体绘画艺术的造型美。李廷辉人体画从人体的客观自然再现展向主观精神表现,无疑受到西方印象派绘画独立性美学观念的影响。西方印象派在艺术精神上对立于西方古典传统绘画,强调创造新时代的艺术形态,提出应自然而随意地表现生活与客观物象,注重现实情境的自我感受和自觉表现。李廷辉嵩尚“以自然为师”,并强调“所感觉到的第一印象”。《秋》的纯朴与率真、《晨曲》的灵动与鲜活等,正反映了“以自然为师”,描绘了“感觉到的第一印象”。然而,他的《年轮》的投入与动情、《禪》的闲情与潇洒、《阳光沙滩》的欢快与忘我等,却又试图“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他的另一些作品,如《比对》的豁达与野趣、《金秋》的静谧与清淳等,正依循了“客观自然与主观精神的逻辑”。
西方绘画注重光、色、形、意、美的融合。在印象派绘画作品中,光和色是基本的绘画语言、艺术要素、快速跳动的音乐旋律和慢慢流淌的文化符号。光和色是形、意、美的艺术起始点,形、意、美在光和色中成形、达意、示美。西方印象派绘画在光与色的表现上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在光与色中求形,以光与色的讴歌表现意和美。李廷辉先生充分理解了光、色、形、意、美在绘画语言中的辩证关系,把闪烁的色彩和微妙的明暗引入画面,竭力探求中国绘画的一种新的技法,以突破物体单一的表面看来一成不变的“固有”色,力图捕捉物体在特定时间内自然呈现的瞬息色彩,那种受一定环境条件、空间距离和周围其他物体影响的颜色。在李廷辉工作室,他曾采用不同的色调反复描绘模特,悉心研究模特儿身上、脸上的色彩与反光效果,捕捉瞬间的光与色的感受,感悟色彩的争妍与和谐、阳光的欢愉与变化、自然的节奏与坦诚、人生的明朗与温馨。他不止一次地对模特说过:每次都会有一些未曾见到的新发现。印象派的绘画语言是采用原色并列、重叠和补色手法,为了表现物体的动态变化和光色的斑斓绚丽、光怪陆离,印象派画家采用小笔触和色调并列方法,有些颜色不再在调色板上调配,而是红黄蓝三原色并列,时而重叠,并把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色补互对比,同时印象派在绘画过程中还借助颜料的厚薄对比、浓淡变化、通过落笔的轻重力度、快慢节奏等笔法在画面上产生的视觉效果和物理痕迹,成为画家性格、情趣、艺术禀赋的自然流露,体现了画家的艺术风格和个性特征。
李廷辉开始尝试在中国画中运用“笔触”的表现力,追求“笔触”与形色神相结合。“笔触”在其作品中经历了由隐性到显性,由物质性转向精神性的过程。画面由早期的相对光滑平整逐渐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心中常亮“盲人的灯笼”
下一篇:高考,多少灵魂合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