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谨问“80后加入作协”
当代中国文坛总是时不时地冒出些热闹的事儿。前不久,一些将“叛逆”和“个性化”作为写作标识的80后作家陆续向作协递交申请,如郭敬明、张悦然、蒋峰和李傻傻等。80后作家纷纷加入作协,到底是那些作家的“精神
当代中国文坛总是时不时地冒出些热闹的事儿。前不久,一些将“叛逆”和“个性化”作为写作标识的80后作家陆续向作协递交申请,如郭敬明、张悦然、蒋峰和李傻傻等。80后作家纷纷加入作协,到底是那些作家的“精神回归”还是作协的“文学招安”?“"80后"作家应不应该加入作协”?——这些话题引发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密切关注与热烈讨论。具有幽默意义的是,另一方面,有些老作家却先后宣布退出作协。
且看媒体的热评:“80后作家集体‘投奔’作协!……”“作协,有点像‘围城’了,外面的人想进去,进去的人又想出来……”“有执照的伪作家与无执照的真作家--闻湘、苏、沪三地众会员退出作协有感;‘爬出来吧,给你自由!’这是半个世纪前一句著名的招安口号。与之相似,今天,一个声音从作协里传出:‘爬进来吧,你放弃自由!’”
十分的泼辣。突然间,好象大家的目光已经进入了一个无比庄严的境界。其实不然。
在这一片“泼辣”里,为什么就没有谁对准80后写手的舌头撒一点辣椒粉?!
于是,活鬼不管三七二十一,要斗胆拷问“80后加入作协”。
一问80后写手:加入作协之前掂量了自己的“本钱”吗?
请注意,首先,此“本钱”并非那依靠水货与泡沫一般的畅销书所获得的物质本钱。
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先生老早就指出:“‘80后’生活得过于优裕与基本顺遂,可能缺少必要的历练和苦难的体验,这可能会导致他们的作品欠缺该有深度和厚度。……他们生活和写作于一个越来越商业化和媒体化的社会文化环境,如何警惕市场化的左右和时尚化的影响,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让自己的文学理想在相对纯净的天地里徜徉,确实是‘80后’所面临的一个极大的问题。”
其次,此“本钱”亦非依靠反正态技术而获得的“点击率”本钱。
曾经参加一个“80后网络文学与作协”专题讨论会。当涉及“80后加入作协”时,与会的80后写手几乎众口一词地说:单单凭着80后在网上形成的辉煌而炽热的“作品点击率”,就够格加入作协。活鬼当即反对:非也,谬也;放眼网面“80后”之潮,多少人都在“低级炒”!
诚然,网络文学也不全是“炒”出来的,也有精品。比如近年来真正具有口碑的小说——萧鼎的《诛仙》、六六的《双面胶》、米兰的《柔福帝姬》、流潋紫的《后宫》;还有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涉足了较枯燥的历史人文领域却依然走俏)。真正用心写作的网络文学精品是不需要低级的炒作的。眼下,网络文学的问题还不只是“低俗炒作”呢!“泛黄”倾向日益凸显。《和美女同事电梯被困一夜》《下半身无罪》……这些耸人听闻的字眼,正是热门网络小说的标题。诸如此类,色情描写所形成的眼球效应,使一些已在网络成名的80后优秀写手用“猛料”来拉住读者。一些80后写手直截了当地表示:“网络上每天有那么多新小说面世,读者的阅读耐心却很有限,如果一点一点铺陈,不知什么时候才为人所知。如果加点料、换个题目,或许就能上首页、上头条,为什么不用这样的方法来吸引人呢?”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市作协副主席叶辛对此说出了自己的观点:网络文学首先是文学,而网络只是文学的传播平台。叶辛则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他说:“文学出现在网络上就好比我们的祖先把文字刻写在竹简上一样,以前几册的书,现在几页纸便可以解决。”叶辛认为,网络上之所以存在着大量平庸作品,因为网络文学没有经过世界文学界通行的审阅过程和环节;“文学极其讲究文字的节奏感和情绪感,没有这样功底的作品是无法成为文学作品的。”
至此,活鬼要下一个结论了:号称“网络写作高手”的“80后”,其中有不少人是不具备加入作协“本钱”的。
二问80后写手:即将加入作协时,看清了作协本质意义上的“门槛”吗?
曾有专家说,“文学是寂寞的事业,甚至是贫穷的事业,凡是在文坛上折腾着图热闹的作家,其作品成就往往都不是太高。”“即使从保持作品个性的角度来看,离所谓主流文坛远一点有好处。在作出决定之前必须弄明白来龙去脉:如果生活上不是非常困难,不要争着去做那种被‘圈养’的专业作家。因为走到了这一步,没准你就懈怠了,你身上的宝贵的原生态血液和个性也许就此要和你告别了。”这个专家所说的前一句是很对的,但后一句是错觉——正如广东省作协副秘书长杨克则所说:现在外界对作协这个组织有很多误解,很多人认为一入作协就成了由国家管着的作家,于是质疑“作协是不是想‘圈养’与‘包养’‘80后’作家?”其实很多省级作协包括中国作协都没有专业作家,有的也只是几个人,而一个省的作协会员一般多达几千个。所以“80后”作家入不入作协,跟作协养不养作家一点关系都没有。很多会员并没有从作协里面得到什么所谓的“实惠”。“从另一方面来说,作协对会员的写作也不会进行干涉,你写的书能不能发表不是由作协决定的。
80后作家纷纷加入各级作协,其实在各个省市级作协早已经成为一种“正常现象”或者趋势,以网络悬疑小说《荒村公寓》和《旋转门》等小说成名的青年作家蔡骏于2004年加入上海作协,2005年顺利加入中国作协;2006年5名长沙女中学生李玮琳、宋青芸、漆一枝、周悟拿和罗湘歌加入湖南省作协。这一切都在80后写手中引起巨大震动。许多80后写手认为:作协已经开始“自降门槛”了。事实上,作协在“纳新”中依然是严肃的,是根据既定条件与规则来操作的。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唐浩明就“已经吸收5名中学生加入湖南省作家协会”做出如下说明:“这几个中学生都有正式发表的作品,还有出版的书,主席团研究了她们的入会申请后,认为符合条件。”湖南省作协组联部一名负责人也证明说:吸纳这5名80后作家并未降低门槛,是经过主席团投票而决定下来的。
据记者报道,最近有一些80后作家能够顺利进入作协,跟作协本身的改革有很大关系。“签约作家”在近年来已经成为各级作协大力推行的改革方向。所谓“签约作家”,其实不同于传统的专职作家,他们与作协的社会、组织关系更为松散,基本上属于“拿作品说话”的简单契约关系。签约期间,除了必须保证每年都发表或出版一定的高质量作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一篇:鄙俗陋习要不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