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之美

距离之美

烵烁杂文2025-04-07 01:39:32
看了央视9月2日晚黄金档的《开学第一课》,感触最深的是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的那段讲词。刘洋说,“去太空走了这么一趟,看见了地球的渺小,更明白了地球的伟大;离开了地球,才意识到对这颗星球无限的依赖、无限
看了央视9月2日晚黄金档的《开学第一课》,感触最深的是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的那段讲词。
刘洋说,“去太空走了这么一趟,看见了地球的渺小,更明白了地球的伟大;离开了地球,才意识到对这颗星球无限的依赖、无限的爱。我爱这里明媚的阳光,爱这里清新的空气,爱这里纯净的水,爱这里的江河湖海,爱这里的高山平原,爱这里生存着的多样化的物种,爱这里生活着的我们人类。”
我想,这话绝不是逢场作戏的脱口秀,而是经过切身体验之后而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因为,若是没有到过太空的人,无论如何也不会说得如此“动听”。
这让我突然想起了一位老同学前段时间向我讲述过的一段切身经历来。她和丈夫属于时下比较普遍存在的那种因为整日耳鬓厮磨而产生审美疲劳的夫妻。她坦言,对他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然而,忽然有一天,她的丈夫接受了一个临时任务,需要离家几个月才能回来。她当初还觉得这正合她的心愿,可是,没过几天之后,她却突然感到心里空落落的。每天晚上,他们都通过手机短信进行交流:丈夫给她讲述自己在那个人迹罕至的深山里的工作情况,山间的清风明月,野外的鸟叫虫鸣,工友们的逸闻趣事等等,而她则向他讲述家里每天发生的事情,年幼的儿子是如何地淘气可爱,一日三餐是如何地搭配等等琐细事务。可是,在当初丈夫整天在家的时候,他们却从没有进行过如此温馨的交流,甚至彼此之间“连一话都不想多说”。
我觉得,这不能不说是距离的伟力!
地球之外有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就目前而言,还是个未知,这就使得我们的地球显得格外的宝贵。然而,寻常之人,素质高点的,可能会有这样的认识,但充其量也是一种很肤浅的认同,而绝不是那种切肤之深的感受。而素质低的人,对于“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样的事情,是连想都不会想的。但是我想,一旦他们也有机会到太空一趟,那他们的这种认知必将会刻骨般的深刻。
2001年4月,60岁的美国富商蒂托花了2000万美元,搭乘俄罗斯宇宙飞船到国际空间站“玩”了一圈。2002年4月25日,28岁的南非亿万富翁马克·沙特尔沃斯搭乘俄罗斯宇宙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旅游10天。他们有怎样的切身体会,我们不得而知,但我想应该和刘洋差不多的。
我觉得,保护地球,富人较之普通人,义务和作用都应该相对更大一点,因为他们占有或耗费的地球资源,也比普通人要多得多,给地球造成的负担和破坏也要比普通人大得多。外国的富翁们已然行动起来了,中国的富翁们也应该效仿他们,有钱实在没处花,又不愿搞慈善,就也去太空转转,不要仅限于整天在地球上做那些追名逐利的事。毕竟,去过太空的人越多,誓死保护地球者的团队就会越壮大,保护地球的力度和效果自然也就会更好些。我想,在从太空归来之后,他们就不会再驾着私人飞机或豪车四处乱窜着显摆了。

草完于2012年9月3日13时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