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庸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儒学祖师爷们信奉的为人处世的至理名言,今天仍是值得我们国人推崇的一种处世哲学。“中庸之道”是人们片刻也不能离开的,但要实行“中庸之道”,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儒学祖师爷们信奉的为人处世的至理名言,今天仍是值得我们国人推崇的一种处世哲学。“中庸之道”是人们片刻也不能离开的,但要实行“中庸之道”,还必须尊重天赋的本性,通过后天的学习。历代儒学大师所推崇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说的其实是一种教育的思想。
“天命之谓性”,是说人性是由天赋予的。“率性之谓道”,是说循着这种天性而行就合于道,认为人性是善的。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治儒家之道,所以说“修道之谓教”。实行“中庸之道”既是率性问题,也是修道的问题,也就是一种教育思想。
小时候上学,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要我们坚持一种锋芒毕露、立场坚定的处世风格,坚决打倒“封、资、修”,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崇尚的是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革命精神。什么“中庸之道”,那简直就是个天大的笑话,那时候需要的精神根本就不是中庸。
时过境迁,时代在发展,我们的精神需求也在变化着。国家正一步一步走向繁荣昌盛,物质需要早就不是问题。我们是过渡的一代,前面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没赶上,也过不上以后的太平盛世生活,是中庸之辈。前段时间的“国学”热潮,正体现了我们这一代人已不再满足于温饱,而需要更多的精神食粮。
“中庸”,就是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在处理矛盾时善于执两用中,折中致和,追求中正、中和、稳定、和谐。并且随时以处中,因时制宜,与时俱进。“枪打出头鸟”、“痛打落水狗”就是对激进和消极两种极端思想的最好批判。“中庸之道”是适合我们这代人的处世哲学,别以为自己总是庸庸碌碌一事无成,“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是适应时代需求的“弄潮儿”!
拉登、“塔利班”、“东突”太极端太激进,我们要批判要取缔;阿富汗、巴勒斯坦、巴基斯坦太落后太软弱,同样不值得提倡。不要问为什么,在这个时代,世界要求中正平和、过犹不及,他们都太“过”或者太“不及”了。
同样,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不要轻易就高呼“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一副壮烈的形象,时代已经不需要了;也不要总是一副“我见犹怜”的怯生生模样,并非我辈本色。我们要提倡一种“生亦何欢,死又何惧”的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追求一种甘于平淡、不争人先又耻为人后的做人风骨。
中庸,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处世思想,但愿我们都能心平气和地接受并应用到日常工作、生活当中去。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