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的尖刀

批判的尖刀

称陈杂文2025-04-16 13:01:23
杂文到底什么,相信大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狭义的杂文主要是一种批判性的文章,就如现代最为人熟知的鲁讯、李敖等人,笔锋犀利,一针见血,他们的一个字、一个词往往能引发全民大讨论,所以成为被人们视为杂文至
杂文到底什么,相信大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狭义的杂文主要是一种批判性的文章,就如现代最为人熟知的鲁讯、李敖等人,笔锋犀利,一针见血,他们的一个字、一个词往往能引发全民大讨论,所以成为被人们视为杂文至尊之类的人物。然而,我却并不这样认为,之前我曾表述过这样一个意思:“与其说杂文是批判的尖刀,还不如把杂文当成一种信仰!”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呢?原因如下:
其一、其实这个原因早在我之前的文章就早已经言明,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现在已经是21世纪近乎于合谐的社会,杂文其主要意图是把社会不公平的事实指出,但当今社会已然大不同于20世纪初,那时候的中国社会到处都是动乱,外国入侵者也在压迫中华民族,当时的杂文更趋向于唤醒沉睡中的国人,虽然语言往往带有偏激的语气,这只是一种策略而已,任何人都有一腔热血,那些语言就好比火一样点燃了那腔热血,若用平静的文字自然也就难以激起,所以我认为这就是鲁讯先生写杂文的目的!
其二、当时的社会太乱,用一句话说就是“什么都乱,没有一点不乱的”,有一句俗语——见机行事,而那时候的作家们就是运用了这种办法,这其实是一种用兵打仗之道,“以乱制乱,乱中求稳,然后再稳中求胜”,当时中国的天下大多是处于他国的侵略中,自己没有主导地位,唯一的做法便只是——“乱”,社会乱了,统治者就不好治理了,那么他们要做的事就不会受到那么多的束缚,就好比“领导讲话的时候,如果下面没有一个人动,你敢动吗?如果下面的人都在乱动,领导有时间顾虑你在动吗?”这当然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可折射出的却是当时的社会!这应该也是当时杂文存在的第二个意义吧!不过当今社会至少可以说是趋于和谐,若再无故挑起动乱,它根本就没有20世纪初杂文起到的军事意义!
其三、在此我请教大家一个问题,写批判性杂文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不知道大家会怎么回答,我认为写杂文就是为了唤醒人民!那么我再有一个问题,唤醒后又怎么办?我认为,“唤醒后就大家一起解决这些问题”,诚然如此,文字存在的真正意义还是解决问题!既然如此,提出问题的同时其实我们就可以给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岂不是更好?与其把杂文当成一种唤醒大家心灵的工具,还不如把杂文当成一种解决问题的良药!这就如同一位医生给人开药,以前的杂文是药单。但药单的实际意义还是为了抓药,而这药则是一种解决的问题的具有实际意义的办法!现在我们就何不直接把杂文当成一昧药,省去中间繁琐的过程,这样病人不会对那份药单恐惧,因为药单上的药如果太多(也就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太多),那么此人一看立马心惊三分,乐观的心态都可能会变得悲观!但若直接就把它们熬在一块,那么不过就是一碗汤水,又有谁知道里面到底有多少药呢?但是其最终起到的结果却都是一样的,药到病除而已!若真有此选择,我想问一下读者朋友们,您会选择哪一种方式呢?
其四、中国人自古便有一句名言:“得饶人处且饶人。”也有宰相肚里能撑船一说,这不是懦弱无能,我想这应该是一种大度的心态吧,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认为这种精神应该发扬下去,嫉恶如仇或许能是一种真豪杰的表现,不过却也是一种没有经过大脑思考的表现,我一直熟读兵法与心理学,因此之前也曾写过先谋而后动之类的文章,嫉恶如仇的性格终究会与世俗格格不入的,以德服人方是正道,我把它归究于几个字“无理不与人闹,得理亦要饶人”!
其实我说了这么多只想表述一个意思,与其把杂文当成点出黑暗的文字,不如把杂文当成一只萤火虫,虽然只有那么一点光明,但是只要大家同心协力,萤火虫的数量多了后就一样能组成一个太阳!文字不是批判的工具,而应该当成一种信仰,其实这也正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这是两种全然相反的性格,一个乐观,一个悲观!乐观者认为社会是由美丽一点一滴的组成,而悲观者则只能看到社会的黑暗,而不知去发现那些光明,更不知去创造光明!
写这篇文章没有争对任何人的意思,也不敢对鲁讯先生不敬,不过有时候把社会看作是一场战争,用军事的思想去思考问题,其实一切都会很简单的!
最后再次声明我的观点:与其用杂文批判,不如把杂文当成一种信仰,用他去创造光明!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