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有个人请客,约定入席的时间已到,可是还有一大半客人没来。主人很焦急,出口便说:“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还不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了?”于是悄然离去。主人一看走掉
有个人请客,约定入席的时间已到,可是还有一大半客人没来。主人很焦急,出口便说:“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还不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了?”于是悄然离去。主人一看走掉几位客人,又说:“怎么这些不该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听,又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的了?”于是纷纷离去。
最后只剩下一个跟主人很要好的朋友,看了这种尴尬的场面,就劝他:“你说话前应该先考虑一下,否则,就不容易收回来了。”主人大叫冤枉,急忙解释道:“我并不是叫他们走啊!”朋友听了大为光火,说:“不是叫他们走,那就是叫我走了?”说完,头也不回扬长而去。
现实生活中的确不乏类似这位“主人”的人,他们确实也没有什么恶意,只求说出后“自己舒服”的效果,于是说话太过随意,不在乎言出之后别人的感受。
其实,说话有说话的技巧,不能一点不讲究。有句话叫“言者无心,听者有意。”难道你在听别人说话时,从未有过这种感受?所以,无论你多么“直爽”何等“实在”,都应该顾虑一下听者的感受,否则,就不免会在无意中伤害到别人,从而产生一些不必要误会。
为此,我送给“有话乱说”的人一个“捡起地上的鸡毛”的故事:
圣菲利普是16世纪深受爱戴的罗马牧师,富人和穷人追随着他,贵族和平民也都喜欢他,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善解人意。
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女孩来到圣菲利普面前倾诉自己的苦恼。圣菲利普明白了女孩的缺点,其实她心地倒不坏,只是她常常说三道四,喜欢说些无聊的闲话。这些闲话传出去后就会给别人造成许多伤害。
圣菲利普说:“你不应该谈论他人的缺点,我知道你也为此苦恼,现在我命令你要为此赎罪。你到市场上买一只母鸡,走出城镇后,沿路拔下鸡毛并四处散布。你要一刻不停地拔,直到拔完为止。你做完之后就回到这里告诉我。”
女孩觉得这是非常奇怪的赎罪方式,但为了消除自己的烦恼,她没有任何异议。她买了鸡,走出城镇,并遵照吩咐拔下鸡毛。然后她回去找圣菲利普,告诉他自己按照他说的做了一切。圣菲利普说:“你已完成了赎罪的第一部分,现在要进行第二部分。你必须回到你来的路上,捡起所有的鸡毛。”
女孩为难地说:“这怎么可能呢?风已经把它们吹得到处都是了。也许我可以捡回一些,但是我不可能捡回所有的鸡毛。”
“没错,我的孩子。那些你脱口而出的愚蠢话语不也是如此吗?你不也常常从口中吐出一些愚蠢的谣言吗?你有可能跟在它们后面,在你想收回的时候就能收回吗?”女孩说:“不能,神父。”
“那么,当你想说别人的闲话时,请闭上你的嘴,不要让这些邪恶的羽毛散落路旁。”生活中,如何说话,尤其是如何谈论别人,需要我们慎重考虑。
同样的话,对不同人或者在不同场合,说出后能被人愉悦接受并引起大家共鸣,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修养。
当然,因家庭教育、文化程度、工作或生活环境、职位等方面的差异,我们也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人有相同的水平,作为朋友,作为同事,作为同学,甚至于上下级,我们都要有一定的度量,学会宽容,切不可对别人的一句话去“咬文嚼字”斤斤计较。
看一个人,应看他的“大方向”和他的本质,而不应该抓住人家的一句话、一件事就大做文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看到别人脖子后面灰垢的时候,你确定你脖子后绝对没有吗?“对别人马列主义,对自己自由主义”,象手电筒一样,“只照别人,不照自己”的意识更要不得!
有个“老太婆说话不算数”的故事,你不妨一读:
一只狼出去觅食,寻找了半天也没有收获。偶然经过一户人家,听见房中孩子哭闹,接着传来一位老太婆的声音:“别哭啦,再不听话,就把你扔出去喂狼。”狼听此言心中大喜,便悄悄蹲在不远处等候即将扔出来的“食物”。可是,直到深夜,也没见老太婆把孩子扔出来。狼等得不耐烦了,缓缓转到房前想伺机而入,却又听老太婆说:“快睡吧,别怕,狼来了,咱们就把它逮住杀死煮了吃。”狼听了,吓得一溜烟跑回老窝。同伴问它收获如何,它说:“别提了,老太婆说话不算数,害得我饿了一整天,不过幸亏后来我跑得快,不然我早就成为饿死鬼了。”
别人信口开河,你就信以为真,全然不知许多时候人家只是在拿你说事而已。不要让别人的戏言改变了你的正常生活。
对别人说的话、做的事太过认真,在伤害了别人感情、失掉了朋友的同时,你往往也会心里犯堵,或者迷失自己。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还会不遗余力地拿别人的话、别人的事去糟蹋自己吗?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HR管理——私企成长的瓶颈
下一篇:丑小鸭的梦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