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浅薄玩深沉

别拿浅薄玩深沉

黎邑杂文2025-05-25 08:42:03
报载,陈丹青、韩寒做客电视节目,对老舍、巴金、茅盾及当代的余华、苏童诸大家不屑一顾,称其作品不堪一读。从不盲目崇拜大师、人云亦云这个角度来说,媒体和公众当然应该允许畅所欲言;况且,只要能提出自己独特、
报载,陈丹青、韩寒做客电视节目,对老舍、巴金、茅盾及当代的余华、苏童诸大家不屑一顾,称其作品不堪一读。从不盲目崇拜大师、人云亦云这个角度来说,媒体和公众当然应该允许畅所欲言;况且,只要能提出自己独特、深刻的见解,那就是对文化、人类的贡献。只是,陈丹青、韩寒作为文坛的焦点人物,不管出于何种心态,此类言论都是不负责任的,甚至见出了两人的浅薄。
文学从作为思想的载体、史实的记录和善化社会人伦、秩序的功能来说,它是不应该、也不能随心所欲的,这关乎一个文学人最基本的底线高度,也决定着作家是否合格和能否超越大师的前提;从最基本的来说,是看你能否有出息了。如果把握的、最基本的出发点不是这些,而是恶俗的自我、商业炒作,那么,可以相信,谁把公众看得低能、无智,他恰是一个智力有缺陷者,玩尽心机,却只能给自己的文途、人品自掘坟墓。
社会发展到今天,金钱似乎可以覆盖一切,人们追逐它以期幸福,是正常也是必须的经济过程。可这只是表象,不是人类的目的,生命的进化是为了真正的文明和生活得序化,才符合宇宙运行根本的善性规律,不然,人类仍会退化回去,精神、肉体都会回到蒙昧时代。一个人出了名,会带来种种好处,但若只是惟利是图,不惜乱加诽谤攻击污蔑,谁都会想,这是什么人?!这还是人吗!真正的精英,不是标新立异,不是歇斯底里,不是不分好歹地乱咬人,而是用自己的作品、良知、高度等等说话,那样做了,做到了,形象自会高大起来,社会、人民给你种种声誉、好处,才是自愿的、长久的、不衰的,才是大写的人的价值。稍有头脑者,稍作思考,问题很简单啊。
真正成为大师者,都不是偶然的,老舍、茅盾、巴金以其文字的美、哲性的思辨和深刻、深沉的忧患悲悯意识,让人享受、警醒、反思,从而使大爱逐渐渗透人心,让人人在这个世界上尽量少一些孤独、无助、悲哀,我们才会有生命的期盼、努力和回报的动力。余华的作品,谁若看不下去或看不懂,不客气地说,只能说明你太嫩、太粗俗,修养还差得太远。文学作品不是玩儿的花里胡哨,那是对生命的感悟、关切,是不动声色而给人无尽的含蕴、启示和动力的,是能够让人读起来有千人千面的感受的!那是出神入化的功力,余华们或许还达不到,但是,我们看到了他们一步步的努力和不俗的功力,也不是谁都可以轻易做到、达到的。再者,余华们对底层生命的关注,无数相类似的作者和文章,正合成了一股推动社会文明完善的力量,能轻易抹杀吗?再说了,文学的美,不仅仅在语言的表面,而是藏而不露的思想。所以,看不懂关系不大,但你已经是名人,乱说话,那是有误导的罪过的。各类大师们,或许有这样那样的不足甚至缺陷,但那是社会、时代、环境等等的局限强加给他们的,谁能完全超越?以审辨的眼光看待历史,很多的大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以今天的智慧高度来看,他们的狭隘性是显而易见的,后人谁又会否定其历史性贡献?何况,老舍们的高度,谁若轻易否定,那就回头看看自己的作品,只要不是自恋狂、偏执狂、无知和别有用心,唯一的选择,那就是踏踏实实做学问吧。别认为自己有什么是足够的,生命、社会、宇宙的意义和境界,那是永无止尽的。不想让自己浅薄、不想让世人认为你浅薄的话,那就收起狂躁吧。
画蛇添足一句,两位似乎也不俗啊,比起绝大多数老百姓们,名利来得很容易啊,何必和自己过不去呢。笔者只是就事论事,没有任何不良心态,言词或有失当之处,良善的用意,读者自能明鉴之。

2008年6月于皖南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