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情怀
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自这11字魔咒被编入儒家典籍《礼记?大学》以来,就累坏了中国千百年以来的读书人。我将其统称为“情怀”。说到“情怀”,颇令中国识字分子感怀的是魏晋时期的士大夫们。哦,那是
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自这11字魔咒被编入儒家典籍《礼记?大学》以来,就累坏了中国千百年以来的读书人。
我将其统称为“情怀”。
说到“情怀”,颇令中国识字分子感怀的是魏晋时期的士大夫们。
哦,那是士子情怀的鼎盛时期。
而究竟什么是“士子情怀”呢?按我个人理解,即为家国情怀。白了说,就是将那11字魔咒锤炼到极致的情结。
中国文人大抵不天真不可爱,但大抵都怀揣一个入仕的痴梦。
说起来,魏晋士大夫们那份所谓“高洁”,无非是怀有浓郁的家国情怀,却并不受当时当政者待见,遂退隐于山水之间而作出一种傲慢姿态。但他们却又并不真的甘于寂寞,便于舞文弄墨间排遣有志难伸的郁结,言谈举止间影射当时的政治状况,且于诗文间自我推销。否则,他们的“高洁”何以传世呢?
好在,当时的皇帝老儿似乎都颇大度,有襟怀容忍他们那点傲慢不羁的小性子。呵,几个爱发牢骚的小文人罢了。且担待且放纵罢。
如若不是那帮闲散文人有自由言论空间兼以可供“隐逸”的物理空间,典籍所载的恐怕就不是他们的恣意洒脱,散淡怡然了。譬如,盛唐玄宗时期的李白可以借助酒劲放肆,让国舅爷杨国忠为其研磨,让皇帝老儿的宠臣高力士为其脱靴。如若置换到文字狱鼎盛时期的清朝乾隆时期,怕是“诗仙”人头落地,株连九族的可能都有。也就是说,能否让小文人使使小性子这回事,与小文人自身没有丝毫关系,条件取决于当时当政者的立场。
当然,这纯属臆测。跟中国文人惯将家、国与个体价值的自我实现置换的矫情做派并无二致。
中国是个道德大国。中国传统里,抡起道德大棒教化国人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文人浓郁的家国情怀便是道德教化的产物之一。
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个人不可避免沦为集体(组织)的附庸。将个体价值的自我实现不负责任置换到家国情怀里,其实是用宏观(家国)遮蔽微观(个体)的不幸。
如此看来,家国情怀是一个恐怖的阴谋。帝王时代的统治者深谙小文人爱发牢骚使使小性子的秉性,就给他们服下这瓶精神“安乐死”。用一盘家国情怀的大棋局驯服那些小文人,置一面虚无的道德锦旗替换他们个体价值实现的诉求,培养他们忠君爱国的奴性。
却唯独让他们失去了“自我”。
如今,这盘大棋仍被当政者拿来用作驯化国民奴性意识的工具。当下的中国大陆,“家国情怀”声调甚嚣尘上,极权的帮闲文人总是将无耻粉饰涂抹成冠冕堂皇,让人奴性渗入骨髓而浑然不觉。
究其本质,剥开了看,也不过抡起道德大棒杀人这点小伎俩罢了。
从技术层面看,含金量委实有限得可怜嘛!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用自己的生命去拥抱时间
下一篇:防火防盗防忽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