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桥的命运与京都西迁
昨天晚饭后郊外散步,看到一位古稀老人伫立在摇摇欲坠的木桥上哼唱着古老的谣曲:天上起云天上红,地上起火刮大风……歌声唱红了夕阳,也唱暗了西山。我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脚步,虽然距老人很近,却无法完整描述他的表
昨天晚饭后郊外散步,看到一位古稀老人伫立在摇摇欲坠的木桥上哼唱着古老的谣曲:天上起云天上红,地上起火刮大风……歌声唱红了夕阳,也唱暗了西山。
我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脚步,虽然距老人很近,却无法完整描述他的表情。
近年来,小城大兴土木,犹如排山倒海,建了拆,拆了建,并不断向城外推进,吞噬了大片土地和良田。那些传统而古朴的民居,甚至曾经的“标志性”建筑也一天天开始沦陷。
木桥不远的地方,已经平地窜起了一架数十米高的“铁塔”,居高临下不可一世;停放在一旁的几辆挖掘机,有的铁臂高擎,有的铁掌掷地,还有的掌臂横悬着,无法预测它将会搬弄出什么“是非”来……我突然意识到建楼大军已经开始向这里集结,木桥朝不保夕了。
木桥的命运并不重要,杭州的雷峰塔都可以倒掉,何况这座毫无价值的危桥?我仿佛探视到了老人此时内心世界的感受:他留恋这座木桥,其实是对和他朝夕相处的“原始遗迹”的留恋。他在桥上往返的行程,恐怕比我们走过五年的路还要长。
我由此联想到了共和国的一段往事,当年毛泽东和他的亲密战友们从西柏坡进驻北京,筹建首都的时候,据说就有历史学家、文博学家、建筑学家等各路名人政要和友好人士建议他在北京西郊公主坟一带建“新城”,将七朝古都作为古迹加以保护。我无法知道他老人家当年处于何种原因何种考虑没有采纳其科学合理的建议。
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仍然没有理由怀疑这位世界伟人的决策有点滴失误。共和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节省每一块铜版用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央财政不可能拨付巨资建“新城”兴楼堂馆舍,当时历史条件不容许。他是人民的领袖,他首先考虑的是:不能让他的人民饿着肚子干社会主义。
当年应该建的没有建,绝对不错,现在应该建的建了,也不一定对。什么是应该什么是不应该,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商榷……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官方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教育那点事儿
下一篇:一组耐人品味的垂钓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