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鸿毛关山飞渡

千里鸿毛关山飞渡

月经衣杂文2025-09-22 18:56:10
记得一位研究佛学的朋友曾说过:人心中有个盒子,经常清空,才能装新东西。这与扫起落叶好过冬的道理颇为相似。千里鸿毛,关山飞渡。那种虚无飘渺不着地的困惑与壮心不已的执着,一直伴随我匆匆走过一年又一年光阴。
记得一位研究佛学的朋友曾说过:人心中有个盒子,经常清空,才能装新东西。这与扫起落叶好过冬的道理颇为相似。千里鸿毛,关山飞渡。那种虚无飘渺不着地的困惑与壮心不已的执着,一直伴随我匆匆走过一年又一年光阴。十分庆幸,心头那篷燃烧已久的火焰没有悄然熄灭,有时,“在路上”的神圣使命感召唤我夜半从梦中惊醒,恰似胡适先生文章里所形容的那样:偶有几径白发,心情微近中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春暖花开,我们气味相投朋友几个不停地穿行于城市与乡村的两头,不亦乐乎。尽管人有些劳累,却收获颇丰。玩的地方有旧武康八大风景之一“烟霞洞天”百岫寺,跟高僧同如有过多次来往,很欣赏他的修为与慧心。后又与朋友一道专程去了上柏,认真寻访一处被人遗忘废弃的医院旧址。早年,英国游子麻风病专家马雅各医生曾视察工作过的地方(其骨灰盒存放处)。还有,到过庾村莫干小学操场、蚕种场、公共图书阅览室、黄郛的文治藏书楼及简陋荒芜的墓地等等,同时还看望了一些知情的老人。从人文历史的角度出发,唤醒尘封的记忆,撰写了一些粗浅的文字资料,独立制作人文记录片,也算聊胜于无吧。
游子文化论坛令德清民众大开眼界,名人余秋雨、余光中、白岩松、谭晶等星光璀璨风度优雅登台亮相,或出口成章妙语连珠,或高山流水余音绕梁,颇有点“梦想照进现实”的意味。向这段丰盛的文化记忆行注目礼,我破例撰文《“双余”相会孟郊故里》,高调评述这次非同寻常重量级的文化名人对话事件,相信随着时光流逝,其文化影响力也会慢慢凸现,当若干年过去以后,我们再来细细咀嚼回味这段往事,或许成为空前绝后的经典片断。《天下游子怯乡愁》作为我的一篇参赛作品,目的是为三个真正替德清赢得文化含金量的名人:诗人孟郊、画家沈铨、电影编导沈西苓作重点推介,以此证明德清这块神奇土地的人文精神与无穷魅力。颇感欣慰拙文最终入编获奖作品集。
初夏,有幸采访和结识了早年曾留学英伦剑桥女博士王欣,难得有一见如故的亲切感,最后敲定日子结伴夜游下渚湖。尽管由于时间仓促,野餐时,大家狼吞虎咽,草草收场。乘一叶小舟,桨声清幽,渔火点点,波光粼粼。可惜蚊虫肆虐令人沮丧,只好逃之夭夭。日后又在报上编“世界杯”足球赛事版面一个月,感受浓浓的绿茵硝烟,印象深刻的是法国球星老齐的(染红)头球愤怒冲顶;还有一个“像男人一样去战斗”的中国人黄健翔午夜呐喊,嗓音尖亮极具穿透力。
参与富阳龙门古镇一日考察活动,发现了已故画家电影人陈逸飞拍摄《理发师》的外景地,一些明清老宅院斑斑驳驳的沧桑感,绕有兴致地参观了当地一个民间酿酒作坊。位于富春江畔的富阳东吴文化公园可谓大手笔建设,规模品味均属一流,但我们去的时候观众廖廖,毕竟那些三国历史人物与当下现实社会相距甚远。
忙里偷闲替雷甸杨墩休闲农庄撰写导游词,加上早两年为下渚湖弄的导游词等宣传资料,多多少少也为家乡的旅游事业出点小力。有朋友戏言,你的经(导游词)每天都在念,也是积德的事,话虽有点夸张,但还是蛮开心的。
那天,特地上门拜访上柏年逾九旬的文化长者汪霖先生,他提出了一个颇有趣味的话题,为什么没人写写德清人身上和骨子里那种奇异的文化特质,为人处世时的机智、圆融与变通,其实这里头大有文章可做。我频频点头表示赞赏。德清籍文化人周江林李峰等在北京就一直向人灌输“德意志”(德清人意志),效果十分好。其实,德清名人俞平伯先生在北大做教授时处处流露出德清人的高明与仁厚之道。一个凭自己性子去做事与生活的人,境界就很高了。
在我的眼里,高峰禅寺的高僧大憨就与众不同,那天我们去拜访他时,天空下着小雨,而他正在冒雨劳动,肩担两篮沉沉的细碎石子,要走一段崎岖不平的山径,总有百余步吧。我诧异地问:师傅何必如此辛苦劳累亲力而为?他随口而答:活动筋骨,这里的僧人每天都参加劳动。
喝着大憨师傅亲手沏的乌龙茶,聊聊佛门内外的杂事,我们仿佛回到了纯朴的古代社会。中午,大憨师傅把我们请进膳房,品尝了一顿美味可口的素斋。每人均三盆一筷一汤匙分食制就餐,我只是觉得白米饭粒儿香,菜蔬也和醇清淡,食而知其味,真让人流连呀。“家殷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就很好。
标签
相关文章